題徐沖晦處士舊隠
沖晦先生不肯官,布衣謁帝布衣還。
尚嫌姓字騰人口,惟恐文章落世間。
大隠不妨居市井,高吟何處問家山。
平生寄意江湖上,云自無心水自閑。
沖晦先生不肯官,布衣謁帝布衣還。
尚嫌姓字騰人口,惟恐文章落世間。
大隠不妨居市井,高吟何處問家山。
平生寄意江湖上,云自無心水自閑。
沖晦先生不愿做官,穿著布衣去拜見皇帝,最后還是穿著布衣歸來。他還嫌自己的姓名被眾人知曉,唯恐自己的文章流傳于世間。真正的隱士不妨居住在市井之中,他高聲吟詩,哪里還去問自己的家鄉。他一生將心意寄托在江湖之上,就像云自然無心、水自在悠閑一樣。
沖晦先生:指徐沖晦處士。
謁帝:拜見皇帝。
大隠:指真正的隱士。
家山:家鄉。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追名逐利之風,而徐沖晦處士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詩人有感于他的品行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徐沖晦處士的隱逸精神。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對人物事跡和心境的描寫,展現隱士風采。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生動刻畫了一位高風亮節的隱士形象。
我家江南多種竹,萬玉森森繞書屋。清陰匝地翠欲流,蒼雪滿林香可掬。生平癖性愛幽□,獨喜此君清目淑。虬枝勁節任霜侵,明月清風恒自足。鳳池客子冰玉清,貌出此圖如有神。雨夜恍疑湘女泣,夢回彷佛秋聲主。嵯峨怪石傍林壑,綠?苔痕似雕鑿。閑花野草總清新,幾度西風不凋落。嚴均索我題新句,濡筆沉吟動情素。鄉園一別幾經年,畫里相看宛如故。
哀哀慈母。未報劬勞歌薤露。回憶童年。伴牧云山多愛撫。春暉芳草。斜照寒鴉啼樹杪。空谷啼鵑。胡不歸兮涕淚漣。
千絲楊柳拂征篷,一望菱花漾曉風。人在畫樓高處立,鷺鷥飛入水晶宮。
龍沙閣掩舊秋屏,難覓當年列岫亭。王氣已銷蘭若渚,劍光空射斗牛星。漫言武后真尤物,未必中宗果圣靈。贛水蒼茫殘照外,可憐煙樹為誰青。
一點兩點村火,三聲四聲漁歌。半生得趣不少,百年好景無多。
冬入安南國,云迎使者軺。郡聞秦日置,柱想漢時標。江路篁猶籜,山田稻始苗。皇恩函遠邇,行役不辭遙。
已坐儒冠誤,那能吏責禁。世途脩且阻,時事古猶今。阘茸除煩障,剛明見陸沉。喬松冰雪底,一點歲寒心。
西林古塔勢凌霄,是我門庭碧玉標。歸馬尚懸□五堠,行人先指讀書巢。
割云石棱铦,纏藤松骨槁。少華且未登,昌黎應絕倒。
道了放衙無一事,偶然馴鹿過庭除。與君多少優閒在,只是長林意未舒。
鳳兒晦跡吊西堂,漫唱伊州玉韻長。恨紫愁紅看委土,千年化作瓦鴛鴦。
含消半帶齒痕香,連理枝分人斷腸。從此離魂招不得,晚風回首怨垂楊。
今年臘底無殘雪,卻是年前十日春。騎馬行春橋上路,密梅花發便撩人。吳下逢春春思濃,不堪花發館娃宮。吳山青青吳水白,愁殺江南盛小叢。見說昆田生玉子,海西還有小昆侖。明朝去拔珊瑚樹,龍氣隨飛過海門。鮫卵兼斤傳海上,海人一尺立階前。婁江馬頭天下少,春水如天即放船。南朝宮體袁才子,更說西昆郭孝廉。自是玉臺新句好,風流無復數香奩。湖上女兒柳葉眉,春來能唱黃鶯兒。不知卻是青娘子,飛傍枇杷索荔枝。西樓美人不受呼,清箏一曲似羅敷。可無東廄五花馬,去博西樓一斛珠。
松花風煖廟門開,百畝庭中半是苔。悵望千秋一灑淚,安危須仗出群材。
戰士屯邊壘,家人問繇爻。寒堂悲蟋蟀,月戶怨蟏蛸。巷有招魂帛,林無返哺巢。干戈何日洗,倒載虎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