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寡阜廟二首 其二
逾旬積雨喜新晴,民物熙然百谷成。
風葉蕭騷林野薄,霜天寥廓日華清。
千山甫隔烏延塞,兩水傍臨不窟城。
但得年豐人足食,犬羊余種豈須平。
逾旬積雨喜新晴,民物熙然百谷成。
風葉蕭騷林野薄,霜天寥廓日華清。
千山甫隔烏延塞,兩水傍臨不窟城。
但得年豐人足食,犬羊余種豈須平。
過了十多天的連綿陰雨,迎來新晴讓人歡喜,百姓和萬物都呈現出和樂的景象,各種谷物也成熟了。風吹樹葉沙沙作響,山林原野顯得有些稀疏,秋霜后的天空遼闊,日光清朗。千山剛剛隔開烏延塞,兩條河水傍著不窟城流淌。只要能年年豐收,百姓有足夠的糧食,那些少數民族殘余勢力又何須去平定呢。
逾旬:超過十天。
熙然:和樂的樣子。
蕭騷:形容風吹樹葉等的聲音。
薄:稀疏。
寥廓:高遠空曠。
甫:剛剛。
烏延塞:古代要塞名。
不窟城:古城名。
犬羊余種:對少數民族殘余勢力的蔑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內容推測,應是在一場長時間降雨后迎來晴天、莊稼豐收的時節。當時社會可能面臨著少數民族勢力的侵擾,但詩人更關注百姓的生活,希望通過豐收來實現社會的穩定。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豐收的期盼和對百姓生活的關懷,以景入情,展現出詩人務實、重民生的思想。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社會現實的思考。
城南老槐多閱人,未料世事日日新。
精廬幸免兵火燼,其奈時尚憎陳因。
佛移僧逐換青堊,榜書楹句摧為薪。
昨聞代者又殊好,趣撤墻屋重經綸。
我來避囂值喧閧,匝地瓦礫天灰塵。
落成突兀定何許?不惜一擲千萬緡。
為槐裝點失槐養,何愛爭此荒寒濱?
半聾詩人昔居此,樓外方沼饒游鱗。
魂歸繞槐或三嘆,古意滅沒從誰陳?
慈云一坐十年過,
耐受空門末劫魔。
晨粥應緣千里到,
秋糧入供寸功磨。
當風松干神彌爽,
經雪梅花韻更多。
大地山河供一笑,
底須天女問云何。
風淅瀝,
影徘徊,
雪壓檐花冷玉堆。
半夜香消蓮漏永,
可憐寒瘦到疏梅。
老來虎帳謝兵機
世態都忘是與非
山水有情留別墅
干戈無夢到征衣
五湖煙月鷗初狎
一徑云松鶴自歸
笑把龍韜三四卷
膝前交付謝玄暉
春封東岳罷泥金,
羽衛還宮禁禦深。
昨夜祥風來入律,
侍臣朝進五弦琴。
千載惟公在,
人間男子奇。
君臣共生死,
天地失華夷。
青史猶堪泣,
黃冠重所思。
秖憐易降者,
不灑李陵悲。
拍浪天浮,柴門外、江濤新漲。經水道、平添數尺,幸而無恙。荷鍤也須耕月下,帶經卻慣鋤云上。看載筐、及筥自南來,伊誰餉?
瞻綠野,清波漾。樵父泣,漁翁唱。羨龐妻作黍,陶公成釀。曳索有時還著屩,掛錢無事將攜杖。問徐孺、稼穡近如何?圖難狀。
老梅枝上掛牽牛,引得青花上樹頭。秋圃日斜風露冷,倒垂長蔓拂鳴鳩。
曠望三秋別,浮游百感身。可憐前度客,不見舊時人。老病催年盡,榮華過眼新。直須同暢飲,一醉尚青春。
官船湖口路,匆冗不登臨。野寺懸危石,人家隔遠林。雨馀山擁翠,日落水浮金。愛此未能去,停橈付短吟。
我屋蒼筠下,窗涵積雪明。映書寒亦好,烹茗味偏清。夜凍懸冰柱,晴融滴雨聲。宦游逾二紀,念此不勝情。
青林碧澗轉逶迤,中有幽居帶草茨。似是浣花溪上客,一簾草色坐題詩。
坐睡吾知味,觀書客更嘉。柴門桑舊曲,石徑筍新斜。花飽蜂歸國,巢成燕著家。此中真有意,高柳兩三鴉。
身世如薸寄。被炎風、吹來此住,飽參涼意。一桁蝦須鉤上未,人坐午陰疏際。細檢點、蘭煤檀粹。借取金貌薰最好,裊煙痕、篆作回文字。驀一陣,妙香遞。瀟瀟夜雨聲悽戾。倚胡床、睡魔未隱,容心先碎。海樣深愁都攪起,贏得泛瀾清淚。只羨煞、買山引退。筑個團瓢畫可讀,卻此生長在清涼地。勝今日,情憔悴。
自恨飛遷出谷遲,東君不是故相遺。園林縱許容羈跡,蜂蝶還應笑后時。休恃綿蠻能巧囀,還須冷落守空枝。春風著力年年在,未必羽翰今便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