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師厚挽詞三首 其三
侍行游鄧學,才喜識荊州。
一顧蒙青眼,相知到白頭。
坤維同謫后,星紀等閑周。
不意終天別,交頤涕不收。
侍行游鄧學,才喜識荊州。
一顧蒙青眼,相知到白頭。
坤維同謫后,星紀等閑周。
不意終天別,交頤涕不收。
曾陪您在鄧州求學游歷,有幸結識您這樣的賢才。您對我青眼有加,我們相知相伴直至白頭。一起被貶到西南之地后,歲月不經意間就過去了。沒想到竟成永別,我淚流滿面止不住。
侍行:陪伴出行。
識荊州:語出李白《與韓荊州書》“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指結識賢者。
青眼:相傳阮籍能為青白眼,對所器重的人,眼睛正視,眼珠在中間,為青眼;對輕視的人則以白眼相待。后以“青眼”表示對人喜愛或器重。
坤維:指西南地區。
謫:被貶官。
星紀:指十二年,古代以歲星(木星)紀年,歲星十二年繞天一周。
交頤:淚流滿面。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謝師厚是詩人的友人,兩人曾一同求學,后又同遭貶謫。謝師厚去世后,詩人寫下這組挽詞表達哀悼之情。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友人謝師厚。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回憶與友人的過往經歷,展現深厚情誼。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古代文人之間的真摯友情。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蒙沖 一作:艨艟)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江水浸云影,鴻雁欲南飛。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節,須酩酊,莫相違。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與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里,白云紅葉兩悠悠。
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選自朱熹《三朝名臣言行錄》)
世事春風轉,榮枯一夢間。 繡衣人不見,孤冢舊家山。
不待東風拆,池塘已自春。 試看源上客,猶恐是秦人。
古屋深于洞,門前種白蓮。 好尋當日社,重結此生緣。
竹秀水色凈,忽來雙鳳凰。 岐擊昔鳴瑞,今復見文王。
十指曾彈月下琴,已知太古有遺音。 三乘四諦無非道,萬法千門只此心。 得句何妨聞鼓□,□機不復有魔侵。 近來□□□□□,無奈□□三尺深。
四月臨平路,江蓮未著花。春風隨客棹,綠水護僧家。
對酒邀新月,披襟挹彩霞。晚來堪畫處,飛鷺下圓沙。
想象巫山高,薄暮陽臺曲。 煙霞乍舒卷,蘅芳時斷續。 彼美如可期,寤言紛在屬。 憮然坐相思,秋風下庭綠。
霜氣下孟津,秋風度函谷。 念君凄已寒,當軒卷羅縠。 纖手廢裁縫,曲鬢罷膏沐。 千里不相聞,寸心郁紛蘊。 況復飛螢夜,木葉亂紛紛。
游禽暮知反,行人獨未歸。 坐銷芳草氣,空度明月輝。 嚬容入朝鏡,思淚點春衣。 巫山彩云沒,淇上綠條稀。 待君竟不至,秋雁雙雙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