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石橋
連云靄翠疊重重,直下雙溪擁霽虹。
榮辱自分山色外,利名不到水聲中。
清涼世界隨心現,方廣樓臺遂感通。
愿侍千僧共談麈,撥開陳障出樊籠。
連云靄翠疊重重,直下雙溪擁霽虹。
榮辱自分山色外,利名不到水聲中。
清涼世界隨心現,方廣樓臺遂感通。
愿侍千僧共談麈,撥開陳障出樊籠。
連綿的云霧與翠綠的山巒層層疊疊,一直延伸到下方,兩條溪流匯聚,宛如雨后初晴的彩虹。榮辱之事自然地被分隔在山色之外,功名利祿也到不了這潺潺的水聲之中。清涼的世界隨心就能顯現,方廣寺的樓臺也能因感悟而相通。我愿侍奉眾多僧人一起清談,撥開心中的陳舊障礙,走出世俗的牢籠。
靄翠:云霧繚繞的翠綠景色。
霽虹:雨后初晴的彩虹,這里形容雙溪交匯的景象。
麈:指麈尾,是魏晉清談家經常用來拂穢清暑、顯示身份的一種道具,后成為清談的代稱。
樊籠:比喻塵世的束縛。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內容可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游覽石橋附近的山水,看到清幽的景色后,有感于世俗的紛擾,從而創作此詩,表達自己想要遠離塵世、追求清凈修行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世俗的超脫和對清凈修行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自然之景寄托內心追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心境和審美情趣。
南來北去二三年,年去年來兩鬢斑。
舉世盡從愁里老,身事未成歸未得,聽猿鞭馬入長關。
九土雄師竟若何,未如良牧與天和。
月留清俸資家少,
行人耳滿新安事,盡是無愁父老歌。
池閣初成眼豁開,眼前霽景屬微才。
試攀簷果猿先見,南昌一榻延徐孺,楚國千鐘逼老萊。
未稱執鞭奔紫陌,鑒己每將天作鏡,陶情常以海為杯。
和君詩句吟聲大
江上數株桑棗樹,自從離亂更荒涼。
那堪旅館經殘臘,故人多在芙蓉幕,應笑孜孜道未光。
杖藜時復過荒郊,來到君家不忍拋。
每見苦心修好事,必若天工主人事,肯交吾子委衡茅。
平生操立有天知,何事謀身與志違。
上國獻詩還不遇,且把風寒作閑事,懶能和淚拜庭闈。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
家山雖在干戈地,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一為重陽上古臺,
亂時誰見菊花開。
偷挦白發真堪笑,
大家拍手高聲唱,
日未沈山且莫回。
到頭身事欲何為,窗下工夫鬢上知。
乍可百年無稱意,自古書生也如此,獨堪惆悵是明時。
無論南北與西東,
名利牽人處處同。
枕上事仍多馬上,
百歲此身如且健,
大家閑作臥云翁。
仙境閑尋采藥翁,
草堂留話一宵同。
若看山下云深處,
求名心在閑難遂,
明日馬蹄塵土中。
匣中長劍未酬恩,不遇男兒不合論。
悶向酒杯吞日月,
兩鬢欲斑三百首,更教裝寫傍誰門。
春在門闌秋未離,
不因人薦只因詩。
半年賓館成前事,
西風萬里東歸去,
更把愁心說向誰。
先生高興似樵漁,水鳥山猿一處居。
石徑可行苔色厚,
莫道無金空有壽,有金無壽欲何如。
少見古人無遠慮,如君真得古人情。
登科作尉官雖小,知君未作終焉計,要著文章待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