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谷泉
幼卿初鑿瑯琊溪,憶當大歷六年時。
歐陽今疏幽谷泉,復在慶歷之六年。
兩公相望幾百載,中間游客常比肩。
山神愛惜第一境,邂逅知者方流傳。
乃知勝事未有盡,可憐歲月猶依然。
穿云??苔色澄澈,寶鏡霜刃光蜎蜒。
巖前濫觴如可鑒,山下積石還成川。
如公好事誠難得,推公此心人莫識。
且如泉源在污泥,誰道汲引非人力。
作詩刻石歌泉池,欲問何似陽冰題。
幼卿初鑿瑯琊溪,憶當大歷六年時。
歐陽今疏幽谷泉,復在慶歷之六年。
兩公相望幾百載,中間游客常比肩。
山神愛惜第一境,邂逅知者方流傳。
乃知勝事未有盡,可憐歲月猶依然。
穿云??苔色澄澈,寶鏡霜刃光蜎蜒。
巖前濫觴如可鑒,山下積石還成川。
如公好事誠難得,推公此心人莫識。
且如泉源在污泥,誰道汲引非人力。
作詩刻石歌泉池,欲問何似陽冰題。
當年幼卿初次開鑿瑯琊溪,記得是在大歷六年的時候。如今歐陽修疏浚幽谷泉,時間是慶歷六年。兩位賢公相隔幾百年,期間來游玩的人常常比肩接踵。山神愛惜這第一等的勝境,偶然遇到知音才讓它流傳開來。才知道美好的事情沒有盡頭,可惜歲月依舊如此。泉水穿過云霧、刨開青苔,顏色清澈,像寶鏡、霜刃一樣閃爍著光芒。巖前的泉水源頭如能當鏡子照,山下堆積的石頭旁水流成川。像您這樣喜愛山水的人實在難得,可您的這份心意卻沒人能理解。就像泉源處在污泥之中,誰說它不是靠人力引出來的呢。我作詩刻在石頭上歌頌這泉池,想問這和李陽冰的題字相比如何。
幼卿:唐代宗大歷年間滁州刺史。
瑯琊溪:在滁州瑯琊山。
大歷六年:公元771年。
歐陽:指歐陽修。
慶歷之六年:公元1046年。
濫觴:指江河發源處水很小,僅可浮起酒杯,這里指泉水源頭。
陽冰:李陽冰,唐代書法家,以篆書著稱。
此詩創作于歐陽修疏浚幽谷泉之后。當時歐陽修在滁州任職,重視當地山水開發,疏浚幽谷泉等景觀。作者有感于歐陽修的作為以及歷史上幼卿開發瑯琊溪的事跡,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歐陽修開發幽谷泉的善舉,突出其對美好事物的發掘。特點是將歷史與現實結合,借景抒情。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山水文化的重視。
滟澦拓瞿唐,二孤障瀾蠡。 大哉神禹功,天地相終始。
縹緲神京開洞府。遇廣寒宮女。問我雙鬟梁溪舞。還記得、當時否。 碧玉詞章教仙侶。為按歌宮羽。皓月滿窗人何處。聲永斷、瑤臺路。
風流東閣題詩客,瀟灑西湖處士家。 雪冷江深無夢到,自鋤明月種梅花。
積雪沒蘭溪,鄰州望不迷。波中分雁宿,樹杪接猿啼。 婺女家空在,星郎手未攜。故山新寺額,掩泣荷重題。
邊草早不春,劍花增濘塵。廣場收驥尾,清瀚怯龍鱗。 帆色已歸越,松聲厭避秦。幾時逢范蠡,處處是通津。
適看鴻雁岳陽回, 又睹玄禽逼社來。 瑤瑟玉簫無意緒, 任從蛛網任從灰。
一染浮名十五春,強隨時態役天真。 何年卜筑茲山下,卻笑區區世路人。
夜寒香界白,澗曲寺門通。 月在眾峰頂,泉流亂葉中。 一燈群動息,孤磬四天空。 歸路畏逢虎,況聞巖下風。
憑畫檻,雨洗秋濃人淡。隔水殘霞明冉冉,小山三四點。 艇子幾時同泛?待折荷花臨鑒。日日綠盤疏粉艷,西風無處減。
出郭曉色微,臨水人意靜。 水上寒霧生,彌漫與天永。 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 稍見初日開,三兩列舴艋。 安得學野鳧,泛泛逐清影。
瘦筇如喚登臨去,江平雪晴風小。濕粉樓臺,釅寒城闕,不見春紅吹到?;彰T綅?,但半沍云根,半銷沙草。為問鷗邊,而今可有晉時棹? 清愁幾番自遣,故人稀笑語,相憶多少!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惱。將花插帽,向第一峰頭,倚空長嘯。忽展斜陽,玉龍天際繞。
簟凄燈暗眠還起,清商幾處催發?碎竹虛廊,枯蓮淺渚,不辨聲來何葉?桐飆又接。盡吹入潘郎,一簪愁發。已是難聽,中宵無用怨離別。 陰蟲還更切切。玉窗挑錦倦,驚響檐鐵。漏斷高城,鐘疏野寺,遙送涼潮嗚咽。微吟漸怯。訝籬豆花開,雨篩時節。獨自開門,滿庭都是月。
千里功名岐路。幾纟兩英雄草屨,八座與三臺。個中來。 壯士寸心如鐵。有淚不沾離別。劍未斬樓蘭。莫空還。
旋搗金虀搗玉蔥,半盂膏酒洗冬烘。 吳中風物今猶爾,說與廚人寧舍熊。
奏賦謁金門,行盡云山無數。尚有江天一半,買扁舟東去。 波神眼底識英雄,閣住半空雨。喚起一帆風力,去青天尺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