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陳五祠九宮致齋
帝家三正付惟清,岑寂容臺最古廳。
長日齋居空旦旦,幾年華發欲星星。
霜風灑葉都成赤,籬菊疏花雜間青。
多少舊溪招隠興,暫因厘事繞林坰。
帝家三正付惟清,岑寂容臺最古廳。
長日齋居空旦旦,幾年華發欲星星。
霜風灑葉都成赤,籬菊疏花雜間青。
多少舊溪招隠興,暫因厘事繞林坰。
皇家的年歷交付給公正之人掌管,寂靜的容臺是最古老的廳房。整日在齋居之中空自虔誠,多年過去頭發都快要花白了。霜風吹落樹葉,葉子都變成了紅色,籬笆邊稀疏的菊花間雜著青色。有多少舊日溪邊歸隱的興致啊,暫時因為祭祀之事在山林郊野間奔走。
三正:指歷法。
惟清:公正清明之人。
岑寂:寂靜。
容臺:官署名,這里指祭祀相關的官署。
旦旦:天天,這里指齋居時的虔誠。
星星:形容頭發花白。
間青:夾雜著青色。
招隠興:歸隱的興致。
厘事:祭祀之事。
林坰:山林郊野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詩人在祭祀相關的官署任職,在九宮致齋期間所作。當時詩人或許在官場上經歷了一些時光,有了歲月流逝之感,同時也對歸隱生活有所向往。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在齋居時的復雜情感,既有對時光的感慨,又有歸隱的想法。其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心境和生活狀態。
洛陽少年人,英風振四方。三表與五餌,可以紿中行。胡為慟歲馀,不一試而亡。曾顏雖魯愚,豈曰終荒唐。天才何代無,養之當有方。
萬古乾坤萬古山,山前萬古月光寒。人生幾度能看月,常被青山與月看。
春去秋來榮復衰,花殘葉落總堪悲。誰能句曲山中去,乞取茅君一虎騎。
避俗淵明心會景,祇詠孤松秀冬嶺。爭識槎牙竹外枝,月上空階間金影。
雨馀江清風卷沙,雷公躡云捕黃蛇。蛇行空中如枉矢,電光煜煜燒蛇尾。或投以塊鏗有聲,雷飛上天蛇入水。水上青山如削鐵,神物欲出山自裂。細看兩脅生碧花,猶是西江老蛟血。蘇子得之何所為,蒯緱彈鋏詠新詩。君不見凌煙功臣長九尺,腰間玉具高拄頤。
豐潤當年氣屬天,荷戈一去甲申年。名流正有人微嘆,轉覺王家伯仲賢。
莫嫌春淺。寒威俱斂。陽和至此時方見。木君敷令,把雪霜掃斷。要集德星勝伴。為有仙翁,正爾名喧蕃漢。眉壽比、聃彭更遠。兼資勛業,已中雙雕箭。清步槐庭影滿。
隼旆飛揚百仞臺,滿城佳氣靜氛埃。煙云渺渺江流去,花木欣欣春思回。妙舞人傳天上曲,暗香風度嶺頭梅。金蓮影散蓬壸夜,馀興應留繼日來。
石城月落鴉棲堞,秋浦天清雁拂檐。春送亂紅浮酒面,山飄空翠濕書簽。
手種階前樹,今朝亦有花。春陰寒食節,陋巷逐臣家。欲酌消愁酒,先澆破睡茶。游人歸踏雨,里巷晚喧嘩。
宦轍優曇現,禪宮慧日懸。棠分龍缽雨,笏柱鷲峰煙。鞅掌遺塵外,冥心悟劫前。眼看朱紱客,誰出火中蓮。
玉簫改調箏移柱,催換紅羅繡舞筵。未戴柘枝花帽子,兩行宮監在簾前。
班超負奇氣,投筆西出關。風塵髀肉消,日月鬢毛斑。茍可利吾國,何必求生還。偉哉馬伏波,竟死壺頭山。
北斗闌干夜未央,鐘殘虛牖出天香。佛燈相對坐宵寂,墜露滿林生白光。
又撐小艇過前灣,竹外庵居晝掩關。桃李無言開未了,春風元自不曾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