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臨濮劉推官
治民非己長,那得士心降。為問來鳴鳳,何如止吠厖。
壺餐慚鼎食,鉛割謝矛??。辯士更持節,佳兵正上瀧。
薄田桑十畝,小市釀千缸。自喜庭無訟,寧論智少雙。
陪京開左輔,振鐸服中邦。禁臠分留印,天枝涖建幢。
孤生老將至,壹意信猶矼。頼倚弦歌化,余風勉政龐。
治民非己長,那得士心降。為問來鳴鳳,何如止吠厖。
壺餐慚鼎食,鉛割謝矛??。辯士更持節,佳兵正上瀧。
薄田桑十畝,小市釀千缸。自喜庭無訟,寧論智少雙。
陪京開左輔,振鐸服中邦。禁臠分留印,天枝涖建幢。
孤生老將至,壹意信猶矼。頼倚弦歌化,余風勉政龐。
治理百姓并非我擅長之事,怎能讓士人之心歸服。想問那前來的賢才,與制止惡犬相比如何。我吃簡單飯菜,愧對豐盛美食;我如鉛刀自慚,比不上鋒利矛??。善辯之士持節而來,善戰之師正逆水上瀧。我有十畝種桑薄田,小集市上有千缸佳釀。我自喜公堂沒有訴訟,哪還論智慧是否無雙。陪都開啟左輔之地,教化之音傳遍中邦。禁臠般的職位分留印信,皇族親臨建立旗幟。我這孤獨之人已漸老,一心堅守信念如石矼。幸賴弦歌教化之功,讓我以余風勉勵政務繁雜之事。
臨濮:古地名。推官:官名。
降:歸服。
鳴鳳:比喻賢才。吠厖:吠叫的惡犬。
壺餐:簡單的飯食。鼎食:列鼎而食,指富貴人家的飲食。
鉛割:鉛質的刀,比喻才能低下。矛??:長矛。
辯士:能言善辯的人。持節: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持節為符信。
佳兵:指善戰的軍隊。瀧:急流的水。
陪京:陪都。左輔:京城左邊的地方。
振鐸:搖響有舌的鈴鐺,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時,巡行振鐸以引起眾人注意,這里指教化。
禁臠:比喻珍美的、獨自占有而不容別人分享的東西。
天枝:皇族。涖:臨。建幢:樹立旗幟。
矼:石橋,這里比喻堅定。
弦歌化:以禮樂教化百姓。
政龐:政務繁雜。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可能在擔任地方官職時,面對治理百姓的事務,深感自身能力有限,恰逢臨濮劉推官到來,于是寫下此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定的政務繁雜、人才需求等情況,詩人在詩中表達了自己的心境和對賢才的渴望。
這首詩主旨圍繞詩人治理政務的感慨,突出了自身能力不足、期待賢才相助的特點。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官員的從政心態和對政務的思考。
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 睡起莞然成獨笑,數聲漁笛在滄浪。
古人篆刻思離群,舒卷渾同嶺上云。 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漢家文。
福地天然號洞霄,王畿密邇路非遙。 淡濃翠碧山重列,圓碎珠璣泉一條。 九鎖真成仙境勝,借行頓使客愁銷。 超凡得道從茲始,未減金華王子喬。
早秋驚葉落,飄零似客心。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
共稱洛邑難其選,何幸天書用不才。遙約和風新草木, 且令新雪靜塵埃。臨岐有愧傾三省,別酌無辭醉百杯。 明歲杏園花下集,須知春色自東來。
孤枕夜何永,破窗秋已寒。 雨聲沖夢斷,霜氣襲衣單。 利劍摧鋒鍔,蒼鹯縮羽翰。 平生沖斗氣,變作淚汍瀾。
一猴死,見冥王,求轉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須將毛盡拔去。”即喚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勝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
楚人貧居,讀《淮南子》,得“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遂于樹下仰取葉——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分別。掃取數斗歸,一一以葉自障,問其妻曰:“汝見我不?”妻始時恒答言“見”,經日,乃厭倦不堪,紿云“不見”。嘿然大喜,赍葉入市,對面取人物。吏遂縛詣縣。
新妝竟與畫圖爭,知是昭陽第幾名? 瘦影自臨春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
傳聞山下數株梅,不免車帷暫一開。 試向林梢親手折,早知春意逼人來。 何妨歸路參差見,更遣東風次第吹。 莫作尋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
天丁震怒,掀翻銀海,散亂珠箔。六出奇花飛滾滾,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顛狂,素麟猖獗,掣斷真珠索。玉龍酣戰,鱗甲滿天飄落。 誰念萬里關山,征夫僵立,縞帶占旗腳。色映戈矛,光搖劍戟,殺氣橫戎幕。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與談兵略。須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停杯不舉,停歌不發,等候銀蟾出海。不知何處片云來,做許大、通天障礙。 髯虬捻斷,星眸睜裂,唯恨劍鋒不快。一揮截斷紫云腰,仔細看、嫦娥體態。
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 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孤驛瀟瀟竹一叢,不同凡卉媚春風。 我心正與君相似,只待云梢拂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