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后廟
駟家冠虎久騰聲,龍躍中都漢道興。
人事能無輸織室,母儀終見葬南陵。
蒼苔復閣連荒草,喬木參云掛老藤。
欲學靈均紀天問,古堂丹碧正嚴凝。
駟家冠虎久騰聲,龍躍中都漢道興。
人事能無輸織室,母儀終見葬南陵。
蒼苔復閣連荒草,喬木參云掛老藤。
欲學靈均紀天問,古堂丹碧正嚴凝。
薄氏家族人才出眾早已聲名遠揚,薄姬如蛟龍在中都躍起使漢朝興盛。人事變遷誰能料到她曾被送入織室,最終母儀天下葬于南陵。蒼苔布滿樓閣連著荒草,高大樹木入云掛著老藤。我想像屈原作《天問》那樣記錄感慨,古老廟堂紅墻綠瓦莊嚴肅穆。
駟家冠虎:指薄氏家族人才出眾。駟,駟馬,形容人才眾多;冠虎,出眾如虎。
龍躍中都:指薄姬得劉邦寵幸,生下劉恒,劉恒后來成為漢文帝,漢朝走向興盛。中都,泛指都城。
輸織室:薄姬早年曾被送入織室勞作。
母儀:指薄姬成為太后,有母儀天下之風范。
南陵:薄姬的陵墓。
靈均:屈原的字,《天問》是屈原的作品。
丹碧:指廟中紅墻綠瓦。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游覽薄后廟,看到廟宇的荒涼破敗,聯想到薄姬一生的起伏以及漢朝的興衰,從而有感而發。薄姬早年命運坎坷,后因兒子劉恒成為皇帝而母儀天下。詩人在特定情境下,借景抒情,表達對歷史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歷史興亡和人物命運起伏。其突出特點是將歷史與現實結合,借景抒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歷史題材的獨特感悟。
玉甃垂鉤興正濃,碧池春暖水溶溶。凡鱗不敢吞香餌,知是君王合釣龍。
幸喜逢南國,愁看賦北梁。江湖催日景,原野媚煙光。藩省專民社,賢科得俊良。莫嗟久借寇,會見早徵黃。
吟楚些,江畔與招魂。埋血只今應化碧,懷人依舊獨停云。荒草上孤墳。
縹緲銀蟾落庾樓,憑高一望海云收。千林露色天如洗,萬井河光地欲流。大漠旌旗誰倚嘯,長門環佩迥添愁。追陪正憶群公語,莫訝胡床竟夕留。
長樂居尊,盛容有煒。文王事親,萬國歸美。朝會之則,邦家之紀。受福于天,克昭隆禮。
西風吹起白頭波,半夜扁舟掠岸過。不向長橋沽一醉,滿天明月奈秋何!
莊辛正諫謂妖詞,兵及鄢陵始悔思。見兔必能知顧犬,亡羊補棧未為遲。
烘柳日高花院暖,炷沉煙冷竹窗虛。開編怕見傷懷事,不讀離騷讀四書。
鰲禁輟頗牧,熊軾賴龔黃。一時林莽千險,蜂午要驅攘。金版六韜初試,煙斂山空野迥,低草見牛羊。旒纊釋南顧,戈甲濯銀潢。玉書下,褒懿績,促曹裝。帝宸天近,紅旆東去帶朝陽。歸輔五云丹陛,回首楚樓千里,遺愛滿瀟湘。應記依劉客,曾此奉離觴。
日月沄沄不可追,神奇腐臭略無遺。一丘一壑能誰過,相煦相濡莫我知。強聒睢盱何所補,雄誇凌厲亦奚為。秋來春去尋常事,安得乾坤獨爾私。
舉朝議變法,不動猶拔山。道傍窮措大,縮手入袖間。
三載徒勞三載過,旁人休笑拙催科。浙西盡有荒閑地,不似松江分外多。
甘泉宴罷雁聲寒,桂樹吹香出寶闌。翠輦遙臨秋海白,霓旌高拂曙星殘。氈城家拜銀麇賜,棘院人爭繡虎看??靶ψ釉颇茏髻x,獨騎羸馬后奚官。
文殊千佛顯真乘,水月光中見定林。昭瑞當時連集福,咸池今日應奎參。
秋風一夜搖霜碧,人在平林。目極高岑。遠樹重重萬里心。遙天雁字知何意,飛過遺音。欲問還沈。閒事閒愁恁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