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辭:王昭君三首
漢道初全盛,朝廷足武臣。何須薄命妾,辛苦遠和親。
掩涕辭丹鳳,銜悲向白龍。單于浪驚喜,無復舊時容。
胡地無花草,春來不似春。自然衣帶緩,非是為腰身。
漢道初全盛,朝廷足武臣。何須薄命妾,辛苦遠和親。
掩涕辭丹鳳,銜悲向白龍。單于浪驚喜,無復舊時容。
胡地無花草,春來不似春。自然衣帶緩,非是為腰身。
漢朝當時正是全盛之時,朝廷里有很多勇武之臣。為何還要讓我這薄命女子,辛苦地到遠方去和親。我掩面哭泣著辭別京城,滿懷悲痛地前往匈奴。單于白白地驚喜一場,我已沒有了舊時的容顏。胡地沒有花草,春天到了也不像春天。自然是衣帶漸漸寬松,并非是因為腰身變瘦。
薄命妾:詩人自指,王昭君自嘆命運不好。
丹鳳:指丹鳳城,即京城長安。
白龍:泛指匈奴所在地。
浪:徒然,白白地。
王昭君是漢元帝時期宮女,因出塞和親而聞名。當時漢朝與匈奴關系復雜,為了邊境和平,朝廷常采取和親政策。王昭君主動請行遠嫁匈奴。她在離開故土前往陌生的胡地時,內心充滿了哀怨與無奈,此詩便是她這種心境的寫照。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王昭君和親的哀怨。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對比展現出不同環境,在王昭君題材的文學作品中有一定代表性,反映了古代女子在政治婚姻中的無奈命運。
日晏休塵慮,中園眷物華。
驚禽曳啼去,弱柳受吹斜。
暝早月沈碧,涼生水進涯。
悠然望層堞,千翅度昏鴉。
歲滿林光會計期,天緡還賞動慈帷。
貪榮壽母咳蘭養,不過忠臣坂道危。
云表晨鳧翻舄影,齋中夜鶴應琴絲。
未妨休沐邀清賞,市霧峰蓮共蔽虧。
輕寒剪剪著春旗,樓外晨光已暗移。
小霧不還添柳弱,余寒未去惱花遲。
幺弦促柱愁成曲,遠水迎船巧作漪。
誰在河橋望歸客,莫將雷響誤輕輜。
鹿園開別墅,牛駕此回輪。
花識莊嚴界,林容宴坐人。
遠煙時誤晚,靜塢若遺春。
共照前溪水,煩師洗六塵。
瑞節前驅晝錦身,堂成署榜示州民。
遷鶑賀燕翩翻集,大樹甘棠次第春。
漳岸夕波能沼溜,魏堂暾日弄梁塵。
君看千古青編上,得意如公有幾人。
君趨召節向中臺,我滯邊州未得回。
頭白羞論天下事,眼青欣舉故人杯。
池蛟得雨鱗先動,霜隼乘風翅始開。
見上若詢頗牧將,為言儒帥果非才。
登高大夫事,感物古詩流。
韻變齊風緩,辭凌漢氣遒。
恨非雌霓賞,惟祝洞簫求。
病客無盤玉,瑯玕未易酬。
風過龍山萬里沙,密霙疏霰渺無涯。
臺疑穆滿都成璧,樹憶黃奴并是花。
曾許輕姿饒白羽,解將寒力減流霞。
梁王不悅鄒枚老,同坐睢園念歲華。
楚江南望見修門,靈鼓聲沈蕙卷樽。
五日長蛟虛望祭,九關雕虎枉招魂。
蘭苕獵翠凄寒露,楓葉搖丹嘯暝猿。
賈誼揚生成感后,沈沙投閣兩銜冤。
拂曉镮鳴月,迎寒毳擁霞。
眾香摩詰飯,五葉祖師花。
托宿林枝俯,分風夕影斜。
前期逢晤賞,持對碧云夸。
蠟鳳當筵占美名,文齋大被集時英。
人同潁水將車樂,賦待尚書給筆成。
鄉酒出郊浮蟻釂,故林馳霧暝猿驚。
省知唱第藂云幄,歸夢因君到斗城。
射圃云堋枕庾園,危亭虛白敞南軒。
霜柯橘嫩金衣薄,風沼荷傾鈿扇翻。
謝枕吟魂迷帶草,嵇襟真慮屬堂萱。
岸巾晝日聊相對,坐聽凝笳出繚垣。
危樓孤堞共巑岏,怒激號風結暝寒。
校尉登臨非廣武,王孫回望即長安。
來麰蔽隴蹊牛下,密網橫山獵騎攢。
梁霰楚氛催歲晏,有人惆悵悔憑欄。
茂樹交軒地不塵,江光野氣望中新。
客來魚鳥皆知樂,夢罷池塘并得春。
煙竹有痕時拂戶,風花無意自飄人。
當年幕客今追恨,不共山公岸醉巾。
塵晦荷囊裂舊縫,驚聞臺召計匆匆。
忽從楚水楓林下,還入甘泉豹尾中。
即日遂收西望涕,方春便趁北歸鴻。
休夸四入高涼地,已是人間素領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