篋中得調官時楊氏所寄書慨然追感
笑語無蹤莫更尋,每懷平昔恨猶深。
況看滿幅相思字,曾訴幽閨獨自心。
因想音容如在目,不知涕淚已盈襟。
恨銷除是彩箋滅,弗比遺香苦易沉。
笑語無蹤莫更尋,每懷平昔恨猶深。
況看滿幅相思字,曾訴幽閨獨自心。
因想音容如在目,不知涕淚已盈襟。
恨銷除是彩箋滅,弗比遺香苦易沉。
曾經的歡聲笑語已無處尋覓,每每回憶起往昔,心中的遺憾依然深切。更何況看到滿紙飽含相思的文字,那是她曾傾訴獨居深閨時內心的話語。想起她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不知不覺淚水已沾滿衣襟。要想消除這恨意,除非這彩箋毀滅,不像那殘留的香氣,很容易就消散了。
平昔:往昔,過去。
幽閨:深閨,女子的臥室。
彩箋:彩色的箋紙,這里指楊氏所寄的書信。
遺香:殘留的香氣。
推測此詩是詩人在調官時收到楊氏所寄書信,可能楊氏已不在身邊,詩人睹物思人,回憶起往昔與楊氏相處的時光,感慨萬千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楊氏的思念與遺憾。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回憶和眼前的書信,將情感層層推進。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世界。
疏燈萬點炫高明,豈若江南漁火暝。柳下心情常恐亂,槐安風雨忽漸寧。重門待啟夜之色,幽賾思窺月與星。名利擬拋人未信,碧梧猶有嚇鴟停。
西風帶暑,又還是、長途利牽名役。我已無心,君因甚,更把青衫為客。邂逅卑飛,幾時高舉,不露真消息。大家行處,到頭須管行得。何處尋取狂徒,可能著意,更問渠儂骨。天上人間,最好是、鬧里一般岑寂。瀛海無波,玉堂有路,穩著青霄翼。歸來何事,眼光依舊生碧。
夜涼清吹夾車來,菡萏秋蘭水陸開。何限風光何限月,有誰能嗣建安才。
老病張中貴,曾陪內教場。五營徵介士,六部選名倡。白馬平陽月,雕戈青海霜。怕歸長信謁,語語是先皇。
善政由來繼衛侯,賓筵況復甚風流。地過淇上多遺詠,客指周南未滯留。竹樹千竿如水郭,荷花六月似江樓。他年勝事追河朔,紫李甘瓜即舊游。
此日為何日,鷦鷯巢深林。一枝豈不擇,滿腹何沉吟。丹山亦有河,飲啄隨天真。為君假羽翼,翱翔垂秋云。懷袖寧三年,字字感予心。
戰塵漠漠雨疏疏,消息沉沉又月馀。格斗驚傳連邑里,焚燒便恐及園廬。憂真無益聊安命,路已難通且寄書。聞有官軍新到境,快驅殘寇靖鄉閭。
射策還登白玉堂,詞鋒淬礪倍輝光。幾年奉使經遐嶠,此日乘軺到朔方。藩府禮成歸上國,朋簪祖餞醉離觴。君行我亦趨朝去,鳳闕同沾雨露香。
朔日城南小隊過,鬟邊祗要插花多。金釵競叩三銅鼓,沉水齊薰二伏波。
老干將來發去燒,從新接起舊枝條。雖然未歷風霜苦,自是先沾雨露饒。三四鍬泥牢護足,二三皮蔑緊纏腰。東君看顧歸家后,分付兒童莫去搖。
官里桃開客集門,芬葉同憶靜中村。即看后洞花聯榻,何似宗家騎僦園。三載風煙憐絕塞,一時懷抱對青尊。明朝休動河梁念,棠棣情深未忍論。
蓬萊從靈仙,絕粒食白石。何如臨清秋,忽釋觸熱厄。江云翻鳴濤,洑沫雪一尺。疏篁搖涼飔,隔屋葉摵摵。清泠留侯居,月閣辟七夕。陶情時開尊,博劇或設弈。伊余嬰離憂,契闊薄物役。公毋懷南征,卒乞別北客。
卑牧會善下,智流心不爭。借悟雖由外,鑒至成銅鏡。
日者悲離索,公今又眇冥。門人辦韓集,子舍得韋經。此去念筑室,空來聞過庭。平生無路見,終古泣松銘。
老農勤畚鍤,歲暮閱星霜。相見如遺秉,安能助太倉。晚晴雞鶩喜,蓐食婦姑忙。應有深村酒,招邀隔短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