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譚供奉
丹山靈鳳質,偶別帝梧飛。
忽憶華林好,還收倦翼歸。
綠深宮樹合,紅薄苑花稀。
重到回翔地,卑棲嘆昨非。
丹山靈鳳質,偶別帝梧飛。
忽憶華林好,還收倦翼歸。
綠深宮樹合,紅薄苑花稀。
重到回翔地,卑棲嘆昨非。
你有著丹山靈鳳般的資質,偶然離開帝王身邊高飛。忽然回憶起宮廷的美好,收起疲倦的羽翼回歸。宮中綠樹成蔭,苑中紅花稀少。再次回到曾經盤旋之地,感嘆過去身處低位的自己。
丹山靈鳳:傳說中丹山有鳳凰,這里用來比喻譚供奉資質不凡。
帝梧:指帝王身邊,梧即梧桐,傳說鳳凰棲于梧桐。
華林:指宮廷。
卑棲:指地位低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譚供奉曾離開宮廷一段時間后又回歸,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宮廷或許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詩人可能與譚供奉相識,了解他的經歷。
這首詩主旨是送譚供奉回歸宮廷,突出譚供奉的才能和他的經歷變化。其特點是意象運用巧妙,情感表達含蓄。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影響,但展現了當時送別詩的一種風格。
豈務虛名爭失鹿,優游大道覓亡羊。攻辭難免多歧病,但得會心當不妨。
東風無處不陽春,小草皆承雨露新。底事獨含憔悴色,多應不樂近囂塵。
南山一何高,山高亦何有。上有摩霄松,蒼虬立盤糾。下有千歲芝,食之令人壽。挽之為天樞,循環轉維斗。紫宸傍七星,坐閱幾晚晝。帝以殿厥居,山龍垂袞繡。后皇植巨木,載物見坤厚。用以摶洪鈞,功乃周宇宙。才大用固難,德盛功亦懋。社櫟其何顏,繁柯日滋茂。
身坯短短眼團團,正有譚天巨口懸。重腿二郎如架楫,小髭翹到白云邊。
當時不出意何如,得喪難逃真數書。更憶往年張學士,西山對面說河圖。
結樓黃山曲,不礙黃山云。山云吹作雨,漠漠復紛紛。紛紛漠漠春何有,洗出梨花隔垂柳。花開花落郎未歸,樓上美人相憶否?
東風如顛怒清曉,百尺危檣插天表。張帆破浪追流星,萬頃茫然一時了。半生慣見風濤險,登岸汗流愧沙鳥。回看煙際波連空,青山一點江南小。
匡居能竟日,今始識閒曹。靜覺餐仍素,誰云酒目勞。殷憂多若醉,嗛食少為膏。手口徒相息,心顏幾忸陶。
此地三年客,登臨亦快哉。幸無官長罵,喜有故人來。把酒捲簾坐,吟詩擊缽催。蟾峰青楚楚,時見鶴飛回。牢落風塵際,天寒一弊裘。看來官獨冷,贏得鬢添秋。樹潤煙光合,池深水氣浮。鄉心日夜切,戍鼓起城樓。水色循階碧,山光入牖明。客稀無俗事,地僻有幽情。但得親朋厚,何慚主仆更。隨時聊自遣,憂樂以詩鳴。萬木漸搖落,涼風策策鳴。客愁驚老大,世亂念升平。雖忝官曹列,難忘丘壑情。故園頻入夢,松菊想敷榮。
遠臨遼海近軍都,今代神皋異古初。萬乘省方嚴禁鑰,千官耀武肅郊居。祈年寺塔存唐像,利國河渠入漢書。賴是星郎解摸寫,吟馀胸次日清虛。
貧不過富兒門,達不謁達士廬。達士笑我隱,富兒嗤我迂。所性倦俯仰,闊焉與世殊。野服謝簪紱,衡門薄軒車。對酒不解飲,乃與陶潛俱。朝采籬下菊,夕釣江上魚。榮名如浮云,富貴非我圖。隱顯吾不知,迂叟方著書。
不寐芙蓉冷,幽棲薜荔驚。靈胡秋赑屃,毛女夜妖精。暗穴龍蛇走,深林虎豹耕。星連棋石布,雨共洗盆傾。霜絕千尋鎖,風邀五舌笙。豈因臨帝座,呼吸變陰晴。
飄蓬身世攢眉過,詠絮才華照眼明。七月苔岑知苦學,四年書疏滿離情。青氈見累成長物,彤管何堪沒寇兵。寄去于潛歸趙璧,香奩安穩護瑤瓊。
柳下湖光凈一天,湖邊垂柳起三眠。小蠻自倚腰支裊,照鏡梳頭曉月前。
讀報欣然共賦詩,古來忠佞各殊岐。彼猶愧見蔣穎叔,君盍自期劉器之。惡草剪除雖一快,芳蘭銷歇已多時。懷哉康節先生語,作事莫教人縐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