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姚氏三頭牡丹
姚黃容易雒陽觀,吾土姚花洗眼看。
一抹胭脂勻作艷,千窠蜀錦合成團。
春風應笑香心亂,曉日那傷片影單。
好為太平圖絕瑞,卻愁難下彩毫端。
姚黃容易雒陽觀,吾土姚花洗眼看。
一抹胭脂勻作艷,千窠蜀錦合成團。
春風應笑香心亂,曉日那傷片影單。
好為太平圖絕瑞,卻愁難下彩毫端。
姚黃牡丹在洛陽容易看到,在我們這里的姚花可要仔細觀賞。它像一抹胭脂均勻地暈染出艷麗色彩,又似千萬窠蜀錦匯聚成花團。春風仿佛在嘲笑它花香四溢、心思迷亂,初升的太陽怎會憐惜它孤單的花影。它是太平盛世絕佳的祥瑞之景,只是發愁難以用彩筆描繪出來。
姚黃:牡丹名品。雒陽:即洛陽,古為牡丹盛產地。吾土:詩人所在之地。窠:量詞,相當于“叢”“株”。蜀錦:四川生產的彩錦。香心:指牡丹花香。彩毫端:彩色的筆尖,代指繪畫創作。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可能社會相對太平,牡丹作為祥瑞之花受到人們喜愛,詩人看到姚黃牡丹盛開的景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姚黃牡丹,突出其艷麗姿態和祥瑞之意。特點是描寫生動,善用比喻擬人。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敏銳感知和贊美。
西風采采媚秋光,絳節朱顏翡翠裳。只恐夜深青女妒,洗妝研沼墨痕香。
連云棟宇起平疇,如水車龍涌碼頭。信息衛星傳廣宇,津關貨物聚山丘。盤空旋轉立交舞,矢道奔馳高速流。廿載神州多改變,口碑眼證著全球。
樵風渡溪波蕩影,水葉圓圓綠浮荇。白沙路遠云花靜,小艇爭先野鶴歸,竹外依微眾山暝。
烏蜀先生雙鬢絲,莼鱸江上故園思。水光閃閃金壺墨,石理硁硁玉佩辭。水落魚龍秋不雨,月明烏鵲夜無枝。名山蚤選藏書穴,趁取蒲輪未召時。
燒藥頻留人,讀書只閉關。半生為北客,萬里一南冠。潁水春來別,吳山夢里看。明年又秋草,張翰幾時還。
小鬟蘊秀望娉婷,步徑偏悲木葉零。昨夜滿山風雨惡,生憐瘦減一分青。
千官云擁御樓時,朝服紛紛換禮衣。萬里梯航歸大國,一聲雷雨破圜扉。青蠅傳去人人喜,丹鳳銜來處處飛。收盡洛南遷客淚,全家潛望日邊歸。
我寫彭家荊,不寫田家樹。彭家兄弟無異言,不似田家初有異。兄弟原從一氣生,荊亦同根復同祗。花不亂,開則聚。枝不亂,大小附。葉不亂,上下蔽。風吹枝葉動,月出形影具。有兄弟應求之義,次第之序。人謂彭家有此兄弟和,我謂非此而能致。老夫見其祖子孫,和順孝友迨三世。無乃氣體之孚以和召和曾不戾。彭家此樹未必有,我今寫此尚與存勸勵。嘗見他家真有荊,樹下鬩墻兼紾臂。饒他漫有好荊樹,不如好兄弟。有好兄弟荊亦貴,無好兄弟賤與凡木類。我寫不寫樹,寫其兄弟心之懿。兄弟和在心,音聲容色愉而憙。不和名不祥、家不利。我雖為君寫萬樹,不若自裁一樹方寸地。
山中歲晏意何如,莫訝長安闕報書。魂夢幾悲池畔草,封題少遇海邊魚。百年病骨風霜后,千里鄉心涕淚馀。望斷石門秋夜月,故人獨掩白云廬。
好山如畫隔蒼煙,洗耳空懷第二泉。要識太平涵育久,古城為路半無磚。
巢湖小龍子,作鎮版磯頭。游戲騰玄象,端居拱赤虬。兩峰攢馬耳,一水挾鴻溝。遙寄新詩句,明珠或見投。
畫闌日日和香憑,長恨行人行不定。愁連江上去來潮,夢接天涯長短嶺。花枝腸斷雙鸞鏡,窈窕自憐紅淚影。妾心猶恐不分明,化作春冰沉古井。
歲盡歸期尚杳然,不知汝病復誰憐。隔鄰兒女燈前笑,客舍愁中正獨眠。
憶初賜謁銅鞮宮,玉壺長傾琥珀紅。已誇相如賦梁雪,復遣季札論唐風。寸丹永隔天漢外,尺素忽飛江海東。總饒縞纻敢言贈,欲報瓊瑤無與同。
小朵遙岑隔翠漪,背籠衣袖立多時。暗香浮處催詩句,落葉昏黃分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