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尉廟
世亂爭斗繁,廢興不可載。
磨滅幾何人,獨茲有余愛。
空同氣雄武,燕薊風慷慨。
曾是鞍馬間,而為治民最。
桐鄉舊墟好,峴首遺碑在。
歲久梁棟傾,地荒松栝大。
古今猶過隙,俛仰成百代。
咨嗟畎畝勤,勛業非永賴。
世亂爭斗繁,廢興不可載。
磨滅幾何人,獨茲有余愛。
空同氣雄武,燕薊風慷慨。
曾是鞍馬間,而為治民最。
桐鄉舊墟好,峴首遺碑在。
歲久梁棟傾,地荒松栝大。
古今猶過隙,俛仰成百代。
咨嗟畎畝勤,勛業非永賴。
世道混亂爭斗頻繁,朝代的興衰難以記載。多少人都被歷史磨滅,只有他還被人們深深愛戴。他來自空同,氣質雄武,帶著燕薊之地慷慨豪邁的風氣。他曾馳騁于鞍馬之間,卻也是治理百姓的能手。桐鄉舊墟景色美好,峴首的遺碑依然留存。歲月長久,廟宇的梁棟已經傾斜,土地荒蕪,松栝長得高大。古往今來就像白駒過隙,俯仰之間已過百代。可嘆他曾辛勤于田間,功勛大業也不能永遠依賴。
廢興:指朝代的興衰。
空同:古地名,這里可能指劉太尉的籍貫或其具有該地的氣質。
燕薊:古代地名,今河北一帶,以民風慷慨豪邁著稱。
桐鄉:可能是劉太尉曾治理過的地方。
峴首遺碑:典出羊祜,羊祜有德政,死后百姓在峴山為其立碑,見者落淚。這里借指劉太尉受百姓愛戴。
栝:即檜樹。
俛仰:同“俯仰”,表示時間短暫。
畎畝:田間,這里指劉太尉曾有過的基層經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定。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社會處于動蕩時期,朝代更迭頻繁。詩人可能是在路過劉太尉廟,看到廟宇破敗,聯想到劉太尉的功績和歷史的變遷,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劉太尉的功績和品德,同時感慨歷史的無常。其特點是將歷史與現實結合,通過描寫劉太尉廟的現狀,引發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對歷史人物的關注和對歷史規律的感悟。
昨時賓晏地,今見穗緯遮。棲室那因鵩,從杯不為蛇。曾無越人術,意起漢臣嗟。明日東城陌,悲涼后部笳。
網邊分得尾纖纖,腥卻莼絲莫厭嫌。自有野人相料理,柳陰茅店一包鹽。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思念故鄉。郁郁累累。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圣主狂奴自古容,溪山此意便無窮。誰知宇宙千年病,我與先生一樣風。越水以東惟剡曲,子陵而下幾漁翁。閒忙莫問今誰是,時止時行道只同。
城南昨夜掛孤帆,上客凌風到此灣。春早壟頭耕犢急,云遲舟渚引鷗閒。覆杯虛我賒荒店,院柳牽人未解顏。墻外一枝花色好,江頭清興謝公山。
不留塵物涴吾清,更喜官中無姓名。淡飯粗衣隨處樂,登山臨水一身輕。
二月魂俱倦,途窮歲亦窮。日低難破雪,袖大苦藏風。面店分錢食,茅庵乞火烘。寄言清坐客,珍重好簾櫳。
往事重尋陌上塵,年年腸斷幾黃昏。花開花落渾如夢,春去春來不問人。風數陣,雨兼旬,還愁白發對清尊。一生半了繁華事,紅紫紛紛只閉門。
閒將公事了尊罍,郭外青山探幾回。從事也因流水出,長官多為踏花來。印文長日封蒼蘚,簿筴經年長蠹灰。身是嘉祥舊令尹,東西歷盡始知才。
岸回波曲曲,城轉草層層。忽見桃花落,還知到武陵。
豐嗇從來理必均,況于取義與成仁。舍生已是前人事,應將長生與后人。
所愛幽窗下,煙叢與露枝。才聞風起處,便是雨來時。節直將誰比,心空只自知。青青長在眼,休說化龍遲。
三百年前誰植此,風霜雷電不能死。良人征戰幾時回,看取殷殷紅豆子。
天面無纖靄,平川灝氣吞。支筇臨閣道,拂石憩云根。柳映山前路,煙搖水北村。醉歸風滿袖,斜月在蓬門。
顧此待刊書,全集四十冊。工本需萬金,集款匪千百。舉鼎重萬鈞,全賴眾擎力。勝友望如云,開筵召賓客。財才憂兩難,即席呼將伯。座有彭城君,深交締金石。三代感師恩,殷勤愿報答。勇哉謝東山,校讎負全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