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司徒侍中壬子寒食會壓沙寺詩二首 其一
四照梨花一色中,他時珍賞有雌雄。
高牙就景開芳宴,皓齒停歌誦正風。
樂極光陰窮日御,詩成造化奪春工。
佳辰不禁祇園火,林杏兼然萬點紅。
四照梨花一色中,他時珍賞有雌雄。
高牙就景開芳宴,皓齒停歌誦正風。
樂極光陰窮日御,詩成造化奪春工。
佳辰不禁祇園火,林杏兼然萬點紅。
在一片潔白的四照梨花中,日后人們的欣賞會有不同偏好。高官就著美景舉辦芳宴,美人停下歌聲誦讀雅正之詩。歡樂到極點,時光仿佛都停止了,詩作寫成仿佛勝過了春天的造化之功。美好的節日里寺院不禁燃火,林中的杏花也像萬點紅焰般盛開。
四照梨花:一種梨花品種。
高牙:指高官,古時高官的儀仗用牙旗。
皓齒:指代美人。
正風:雅正的詩歌,這里可能指合乎禮儀規范的詩歌。
日御:神話中為太陽駕車的神,這里代指時光。
祇園:指寺院。
此詩創作于壬子年寒食節,司徒侍中舉辦宴會于壓沙寺。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人們有閑情逸致舉辦這樣的聚會。詩人參與宴會,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寒食節壓沙寺的宴會場景和春日美景。其特點是景色描寫生動,語言優美,展現了宴會上的歡樂氛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創作風格。
庭前桂綻金粟黃,滿地散清香。魯直當年參晦堂,吾無隱乎爾。當下錯承當,累及叢林,千古更錯商量。
結廬避喧俗,青嶂托四鄰。乃知寰壤中,而有羲皇民。閒邀白衣酒,坐對黃花晨。所樂憂患除,陶然任天真。
山煙掠草低,江月披云濕。風聲宵未了,鐘聲急。寒鴉何事,獨在枝頭立。老來諸病集,客里光陰,駛如馳馬難縶。懷新思故,記一長遺十。頹墉圍廢宇、憑誰葺。階前冷露,似向離人泣。歲暮蛟龍蟄,干將掛壁,任他苔鏞生澀。
夜起既有年,斯道良可久。頗同獻曝心,愿以遺吾友。晦明轉移間,造物露樞紐。人身小天地,吐納等難朽。清明常當令,昏惰詎能糅。神完形不敝,聊用卻老丑。死生雖系命,操縱或在手。終時幸無疾,何必千歲壽。
丹詔優乘六傳行,都門冠蓋一時傾。因君今日歸與意,始信千秋達者情。事貯左垣傳馬史,人將北斗望羊城。繇來興替關黃發,佇看蒲輪及老更。
彼美傾城子,艷色明朝霞。寶釵耀金雀,充耳佩瓊珈。相如既西席,宋玉仍東家。春風起羅袂,琴瑟相交加。但知良時樂,安睹白璧瑕。托身一失所,百歲徒咨嗟。
政有經綸孰汝隨,疏迂況復動違機。久知好瑟吹竽拙,每笑還珠買櫝非。幕府高談人側目,田園長往子牽衣。分明二者安危在,不信君其問子微。
落花怨東風,情薄不可托。紅顏為君開,衰顏為君落。愿落流水中,隨君遠漂泊。
三徑風煙手自開,春猿秋鶴幾徘徊。松根石銚烹魚眼,老子行山又一回。
吾廬恰近江鷗住。更幾個、好事農父。對青山、枕上詩成,一陣沙頭風雨。酒旗只隔橫塘,自過小橋沽去。盡疏狂、不怕人嫌,是我生平喜處。
渭川其釣莫釣,濠上知魚非魚。幾曲清泠寄耳,一聲欸乃歸歟。
金殿晚,注目望宮車。忽聽受遺書。白云縹緲帝鄉去,抱弓空慕龍湖。瑤津風物勝蓬壺。春色至、望雕輿。花飛人寂寂,凄涼一夢清都。
團圞秋卉出籬東,惹露凌霜袞袞中。疑是花神拋未過,更教輾轉向西風。
碧山橫繞清湖,茂林秀麓波光里。南宮老大,西洲漂蕩,危亭重倚。雨步云行,餌風飲霧,平生游戲。笑此中空洞,都無一物,有神妙、浩然氣。掃盡云南夢北,看三江五湖秋水。狂歌兩解,清尊一舉,超然千里。江漢蒼茫,故人何處,山川良是。待白蘋露下,青天月上,約騎鯨起。
空腸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平生好詩仍好畫,書墻涴壁長遭罵。不瞋不罵喜有馀,世間誰復如君者。一雙銅劍秋水光,兩首新詩爭劍铓。劍在床頭詩在手,不知誰作蛟龍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