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九華山
初行江南道,山水皆可愛。
忽見九華峰,瑰奇又堪怪。
去之百余里,青翠若無類。
群山特微茫,屹起視其背。
初疑楚人劍,真能倚天外。
快意入浮云,恥令白日晦。
又如群游龍,垂胡飲江瀨。
俯仰令人驚,頃刻千萬態。
未知灊與霍,何能配嵩岱。
得無失其真,吾為古人悔。
山中多良田,泉源得灌溉。
頗思藏其間,將家事耕耒。
塵氛未決往,暫若觀畫繪。
日暮飛鳥還,臨風久儓儗。
初行江南道,山水皆可愛。
忽見九華峰,瑰奇又堪怪。
去之百余里,青翠若無類。
群山特微茫,屹起視其背。
初疑楚人劍,真能倚天外。
快意入浮云,恥令白日晦。
又如群游龍,垂胡飲江瀨。
俯仰令人驚,頃刻千萬態。
未知灊與霍,何能配嵩岱。
得無失其真,吾為古人悔。
山中多良田,泉源得灌溉。
頗思藏其間,將家事耕耒。
塵氛未決往,暫若觀畫繪。
日暮飛鳥還,臨風久儓儗。
初次行走在江南的路上,山水都令人喜愛。忽然看見九華群峰,瑰麗奇絕又讓人驚嘆。距離它百余里,那青翠的山色似乎沒有能相比的。周圍群山顯得模糊渺小,九華山卻巍然崛起,俯瞰眾山。起初懷疑是楚人的長劍,真能倚天而立。它直插浮云,不屑讓白日被遮蔽。又像一群游動的龍,垂著胡須在江邊飲水。俯仰之間令人驚嘆,瞬息萬變姿態萬千。不知灊山與霍山,如何能與嵩山、泰山相配?莫非古人記載失實,我為古人感到遺憾。山中多有良田,有泉水可以灌溉。很想隱居其中,帶著家人從事農耕。但塵世紛擾尚未決定前往,暫時如同觀賞畫卷。傍晚飛鳥歸巢,臨風長久徘徊。
九華峰:九華山群峰,位于今安徽池州。
瑰奇:瑰麗奇異。
灊(qián)與霍:灊山(天柱山)、霍山,均為安徽名山。
嵩岱:嵩山(中岳)、泰山(東岳),均為五岳名山。
耕耒(lěi):指農耕,耒是古代翻土農具。
塵氛:指塵世的紛擾。
儓儗(tái nǐ):徘徊猶豫的樣子。
此詩應為詩人初游江南時所作。詩人行至九華山外百余里處,遠眺群峰奇景,因震撼于其瑰麗超過傳統名山,生出去古疑今之思;又見山中良田可耕,觸發歸隱之念,然塵世牽絆未解,故徘徊難決。
全詩以“望”為線索,先總述江南山水之美,再聚焦九華山的奇偉,通過多維度比喻與對比突出其獨特;由景及情,從驚嘆自然之美過渡到隱逸之思,結構自然流暢,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勝景的敏銳感知與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曉日當頭照,迎春入此門。
薄田無上壤,破屋自成村。
斫竹看遙嶂,栽桑雜亂墳。
社公今托汝,早晚作司閽。
游山如對弈,險絕不須嗟。
為賞孤棋活,嘗從一路爬。
鳴蟬秋在耳,入水月生花。
小續神農意,歸來試草芽。
問爾來何際,來從象帝先。
后靈噫紫府,和氣蕩光天。
骨冷龍眠處,魂清鶴夢邊。
古今渾不息,君子自乾乾。
飛雪迷川陸,寒飆鳴樹巔。
連鑣出白下,送子歸樵川。
憶昨東觀游,同心復同調。
窮窺秘閣書,載發金門笑。
大典時云畢,對酒成別離。
孤舟日東逝,后會竟何時。
君采泮水芹,我弄玉堂月。
曷以攄所懷,鱗鴻未應輟。
凌晨江畔倚筇行,
正見橫云冉冉生。
失卻前山尋不得,
雙尖微向日邊明。
文酒勛華一代尊,石碑零落姓名存。
英雄地下長無語,古寺空山日色昏。
白水至今盟白骨,黃花終古壯黃魂。
試看墓上芊芊草,猶長當年碧血痕。
多情故作無情樣,沒齒難忘切齒聲。
落日大旗何莽蕩,小園枯樹太凄清。
經風止水蛾眉皺,隔牖流星鬼眼瞪。
鐵盡九州成錯后,始知無用是書生。
天心邊色總冥濛,三子同來爾一翁。
白眼欲枯重著雪,青衫已破又吹風。
但將胸腹長留餓,未必文章好送窮。
慚愧老僧馀舌在,廣長終不救囊空。
詔書隱隱下穹窿,已覺朝廷后此翁。
儒雅久稱唐吏部,典刑今對漢申公。
薰風使者驅馳外,暇日斯民長養中。
麥隴秧田政如許,定應歸報不言功。
酌酒會臨泉水,抱琴好倚長松。
南園露葵朝折,東谷黃粱夜舂。
杉松夾徑去猶遠,桃竹隨人強自支。水界平田疑刻畫,煙籠遠日狀琉璃。何波為續游山記,好友先吟訪古詩。清思如君真可愛,行須入賦萬年枝。
諸賢盛氣趨華轂,一老閒吟樂考槃。舊友醉鄉祇白墮,新銜散地號黃冠。束芻已了林宗吊,孤石因陪子美看。絕頂洪崖肩可拍,乘風何許覓還丹。
澧浦湘皋淺碧花,
國香原不借群葩。
不知誰傍藍田種,
盡向金莖浥露華。
屏底歌殘金縷。座上花催蠟炬。
春枕酒醒時,又是綠波南浦。
春去。春去。簾外潺潺微雨。
八荒蹄跡接紛紛,轉徙馀生我與君。
似水流年融過二,摩天鉅刃甫超群。
收身虎穴黃冠返,照影鷗波翠袖分。
了卻公家付兒輩,支頤看度北山云。
江上雙臺俯白云,
子陵風節古今聞。
皋夔熙績唐虞世,
精一相傳在典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