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楊秘丞
結發仕明世,四十列朝籍。漢庭殊多賢,向子每嘆息。
羈旅間何闊,相逢頭已白。車馬故匆匆,復為北州客。
蕭條大河渚,疲瘵空城域。思得愛人長,而君著吏跡。
去思常藹然,所居不赫赫。推此化百里,坐當致繁殖。
常服子路言,有志千乘國。饑饉師旅余,可使義且力。
由來騁騏驥,歷險始盡識。尚恨此中小,頗復拘繩墨。
太平進取難,子云嘗執戟。金張許史間,無所用奇策。
不如課農桑,弦歌樹風績。無由之武城,贈詩慰相憶。
結發仕明世,四十列朝籍。漢庭殊多賢,向子每嘆息。
羈旅間何闊,相逢頭已白。車馬故匆匆,復為北州客。
蕭條大河渚,疲瘵空城域。思得愛人長,而君著吏跡。
去思常藹然,所居不赫赫。推此化百里,坐當致繁殖。
常服子路言,有志千乘國。饑饉師旅余,可使義且力。
由來騁騏驥,歷險始盡識。尚恨此中小,頗復拘繩墨。
太平進取難,子云嘗執戟。金張許史間,無所用奇策。
不如課農桑,弦歌樹風績。無由之武城,贈詩慰相憶。
從年輕時就效力于圣明之世,四十歲已位列朝廷官員。漢廷之中賢能眾多,您卻常為世事嘆息。漂泊離散歲月漫長,今日相逢已鬢發斑白。車馬行色依舊匆匆,您又將成為北州的客旅。大河之畔一片蕭條,空城之中百姓困苦。正需愛護百姓的良吏,而您早有卓越政績。離任時百姓思念深切,任職之處不事顯赫。以此治理一縣之地,定能使民生繁衍生息。我常記子路所言,有志于治理千乘之國。饑荒戰亂之后,仍可使百姓重道義、勤力耕。良馬需經險途方顯其能,您的才德正待考驗。只恨當前平臺狹小,多受規矩束縛。太平盛世進取艱難,如揚雄曾執戟低微。在金張許史等權貴之間,難施奇策。不如專注農桑之事,以禮樂教化樹立風范。雖無法親往武城,贈此詩以慰相憶之情。
結發:指年輕時,古代男子二十歲束發加冠,故以結發代指成年。
朝籍:朝廷官員的名冊,指在朝任職。
疲瘵(zhài):疲憊困苦,指百姓因戰亂或苛政而困頓。
饑饉師旅余:饑荒與戰亂之后的殘局。
騏驥:千里馬,比喻賢能之士。
繩墨:木工工具,比喻規矩、約束。
子云執戟:子云為揚雄的字,揚雄曾為郎官,執戟侍衛宮廷,職位低微。
金張許史:漢代外戚權貴家族(金日磾、張安世、許廣漢、史高),代指權門。
此詩為送別友人楊秘丞赴北州任職而作。楊秘丞久歷仕途,以‘愛人’‘吏跡’著稱,此次赴任之地‘蕭條’‘疲瘵’,詩人借此詩既肯定其過往政績,又寄望其以務實之策改善民生,反映了宋代士大夫對地方治理的關注。
全詩圍繞‘送別’與‘勸勉’展開,先述楊秘丞的仕途與相逢之嘆,再寫北州困境與對其治政的期待,最后以‘課農桑’‘樹風績’點明主旨。詩中既見對友人的深情,更體現儒家‘仁政’‘教化’的政治理想,是宋代贈別詩中兼具情感與思想深度的作品。
征塵飐帽訪黃荊。幾水舊居停。書室難忘風雨,留客勝長亭。茶婢喜明松火,汲清泉,戛響小銅瓶。記酒呼籬落,茶傳纖手,曾荷主人情。倚笑老梅那樹,舞虬枝,猶摳短窗欞。贛水吾廬何在,愁憶舊氈青。安得綠深初夏,看扶疏,繞屋讀山經。嘆對花間,惱幾時,門外大江橫。
林間望斷松梢路,白鶴真人尚未還。
大石奮攫獅王身,小石槎牙不可馴。若令水清能見底,更有眠虬愁殺人。
聞說濂溪孫子賢,家風獨守一青氈。翠深窗外當時草,紅綻池邊舊日蓮。教子不忘庭下訓,躬耕肯廢壟頭田。軒居善繼題華扁,嗣世箕裘幾百年。
階草含秋意,江亭憶昔時。謀生已過拙,結果未全遲。夢戀承親色,年懷報國私。積濤知此恨,嗚咽亦成詩。
桐谷孫枝已上弦,野人猶臥白云邊。九天飛錫應相誚,三到行朝二十年。
雞犬深深曲徑通,意行何必問西東。井亭楊柳交加處,木槿花開一樹紅。
月窺窗,風襲袖。今夜相思,今夜相思又。拭淚翻憐羅帕皺,帕底留紅,帕底留紅豆。懶吟詩,聊酌酒。夢繞西園,夢繞西園柳。最怕夢殘燈影瘦。此恨君知,此恨君知否?
王粲登臨客,云閑獨倚樓。西風千里興,落日半江秋。
萬木驚秋各自殘,蛩聲扶砌訴新寒。西風不是吹黃落,要放青山與客看。
忽忽見西山,千峰螺黛簇。宛若對中條,當年景可掬。臨眺重徘徊,屏營撼衷曲。不見故山云,何況云下屋。寸腸折大刀,擬上陳情牘。
山田疊疊之字轉,稚麥森森云樣生。輸與農家生計定,才逢楊柳便清明。
天吳跋浪日車翻,沙磧參差落漲痕。紅葉著霜紅似火,釣龍磯上立黃昏。
青青河畔草,江上春來早。春來不見人,思君千里道。千里君當還,夙昔奉容顏。青樓獨居妾,含情山上山。白雁歸塞北,一行千萬憶。團團月出云,卻使妾見君。
氣不通,腳膝患。云母膏,敷貼常常備辦。破傷風、要可何如,花蕊石細摻。治心病,清神散。醫性僻,附子理中丸彈。靈寶丹、服得太多,和骨骰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