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獻晏公挽辭三首 其一
文章晉康樂,
經術漢公孫。
舊秩疑丞貴,
前功保傅尊。
傳呼猶在耳,
會哭已填門。
蕭瑟城南路,
鳴笳上九原。
文章晉康樂,
經術漢公孫。
舊秩疑丞貴,
前功保傅尊。
傳呼猶在耳,
會哭已填門。
蕭瑟城南路,
鳴笳上九原。
您的文章可與東晉謝靈運媲美,經學造詣不輸漢代公孫弘。昔日官階如丞相般尊貴,從前功勛可比太保太傅之尊。傳呼之聲仿佛還在耳邊,吊唁人群已擠滿了家門。城南道路一片蕭瑟凄涼,胡笳聲中靈車駛向九原。
晉康樂:指東晉詩人謝靈運,襲封康樂公,以文才著稱。
漢公孫:指漢代公孫弘,以精通經學官至丞相。
疑丞:接近丞相的高位,此指宰相之職。
保傅:太保、太傅,古代三公之一,此處指榮銜。
九原:山名,代指墓地,古人多以此稱死后歸所。
鳴笳:胡笳,古代送葬時吹奏的樂器,聲音哀婉。
此詩為晏殊(謚號元獻)去世后所作挽辭。晏殊是北宋名相、文學家,一生仕途顯赫,文學成就卓著。詩中通過對其才學、功績的贊頌及送葬場景的描繪,反映了時人對其地位的推崇與離世的哀痛。
全詩以“贊才德—述功勛—寫哀吊—繪送葬”為脈絡,既肯定晏殊的文學與政治成就,又以細節刻畫喪儀之哀,展現其在當時的崇高地位及眾人深切的悼念之情,是宋代挽詩中典重含蓄的代表。
夜夜春寒漸覺輕,桐花十日過清明。
去年稔更今年稔,壬子晴兼甲子晴。
樓閣相望饒客醉,干戈不用保農耕。
老儒八十心無事,依舊吟窗剔短檠。
亙古無斯事,于今有若人。
龍綃同把手,鮫室共沉身。
蹈海言能踐,憂天志不伸。
曾微一壞土,魚腹瘞君臣。
抱疴蓬廬下,白日背我馳。
我生已如此,天命復奚疑。
悠哉東湖水,不迎亦不隨。
相對澹無語,可以樂我饑。
庭下青萱意自舒,起居近日復何如。
熏香莫遣衣篝潤,餌藥從知酒琖疏。
教婦丁寧唯禮法,要孫久遠是詩書。
手中線在常珍重,空寫平安托鯉魚。
直道方心古所難,任渠俗眼笑儒冠。
子龍有屋猶黃壤,老鄭無氈漫冷官。
一片湖光清客署,三州鼎足屹書壇。
只應翠綠迎人意,歲月功名正好看。
東山渺渺白云低,丹鳳何時下紫泥。
翹首夕陽連舊眺,謾看黃菊滿新谿。
鶴閑庭砌人稀跡,苔護松蔭山徑迷。
野老更疑天路近,蒼生猶自望云霓。
日日霓裳宴彩樓,三千歌粉侍宸旒。
月明宮殿雙龍伏,云擁簫韶九鳳游。
翠袖半籠金約臂,寶釵斜墜玉搔頭。
不知舞到弓彎處,一拍春風一拍愁。
文獻遺諸老,風霜魯殿余。
斯人不可贖,吾道意何如。
永念年家好,曾聯選部居。
無由陪縞送,東望淚沾裾。
平生抱耿介,四海寡朋交。
凄其九日至,頗感顏發凋。
無酒醒對菊,風味乃更高。
誰識此時情,白云行遠霄。
地主有佳餉,得之良已勞。
而我適邂逅,赴飲如沃焦。
永言大化內,朽質非所陶。
惟有飲美酒,一醉可千朝。
名畫元不出畫工,善書決不屬書史。子春伯牙非伶官,古能琴者必君子。
枕流漱石今孫郎,電眸冰齒霜髯張。灑埽書室焚古香,信手為吾調宮商。
琮琮琤琤泉落澗,嗈嗈喈喈鴻度漢。從容整暇未肯忙,小俟吟猱觀抑按。
急如快劍斫蛇分兩截,琉璃瓶碎玉簪折。似有鸞膠再補完,細視冰弦元不絕。
又如電走雹飛驅霹靂,老樹百丈龍爪入。得非獺髓滅瘢痕,依舊烏桐凈如拭。
睥睨黠鼠伏貍奴,殺機一動與之俱。鷹揚頗類師尚父,牧野秉鉞行天誅。
臨河而聞殺鳴犢,曳輪不往反乎覆。許由不受堯天下,一瓢雖無吾亦足。
圣門此意傳不傳,耿耿精靈月在天。孫郎何處得授受,長江秋霽印嬋娟。
五音本無根舌齒,六律發揮憑手指。音律之外求七情,萬變悉從心上起。
孫郎胸次夫何如,貯儲古今萬卷余。孰謂七弦軫上之神圣,不本二尺檠邊之功夫。
少年學琴欲學渠,勿但彈琴當讀書。
西竺峰飛小朶來,閑僧曾共倚崔嵬。
寒驚玉匣光初瀉,曉怯冰壺凍未開。
云外有香丹桂落,洞中無月白猿哀。
當年洗耳人何在,擬勺清泠酹碧苔。
前后赤壁賦,悲歌慘江風。
江山元不改,在公神游中。
三經及字說,胎禍垂無窮。
想如季常輩,對寤三嘆同。
曾禱神龍井,云林杳莽間。
蘋蘩朝薦廟,風雨夜離山。
百里田疇熟,一年囹圄閑。
因循失報謝,石險路難攀。
何年修廟貌,棟宇已摧殘。
牲幣三時少,風泉四月寒。
野僧多稌穥,古木有杉欒。
深欲重修葺,蹉跎又解官。
驟漲階前可泛舟,天低近屋火云收。
竹戶紙窗清灑灑,葛衫紗帳冷修修。
秋館梧桐羈客恨,春郊楊柳少年愁。
移得此聲來六月,人人喜色上眉頭。
父子名相繼,如君又出奇。
乾坤鐘秀氣,湖海誦新詩。
放鶴春風遠,橫琴夜月遲。
未應隨大隠,閑過圣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