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月晦日
乾坤一傳舍,日月兩征輪。
邂逅逢余閏,連綿送晚春。
巢邊迎燕熟,枝上數花頻。
漸暖茅檐日,吾將理葛巾。
乾坤一傳舍,日月兩征輪。
邂逅逢余閏,連綿送晚春。
巢邊迎燕熟,枝上數花頻。
漸暖茅檐日,吾將理葛巾。
天地不過是一所臨時的驛站,日月像兩個不停運轉的車輪。偶然遇到閏月的最后一天,連續的日子里送別晚春。巢邊迎接燕子已如此熟悉,枝上數著殘花正頻繁開放。茅檐下的陽光漸漸溫暖,我將整理好葛布頭巾享受這時光。
傳舍:古代驛站,此指天地如臨時居所。
征輪:運行的車輪,比喻日月交替、時間流逝。
余閏:指閏月的最后一日(晦日)。閏月是農歷為調整節氣設置的附加月。
葛巾:葛布制成的頭巾,多為隱士或閑適者佩戴,象征恬淡生活。
詩當作于晚春閏月的最后一日(晦日)。此時節季節交替,詩人觀察燕歸花殘的自然景象,感時光如日月輪轉,又因春日漸暖、生活安適,遂生整理葛巾享受當下的閑適之情,故賦此詩。
全詩以閏月晦日為背景,通過天地流轉的宏觀視角與燕歸花綻的微觀細節,將時光流逝的感慨與安適自足的生活態度融合,語言平實自然,意境恬淡,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生活的細膩感知。
物我本虛幻,世事若俳諧。功名富貴,當得須是個般才。幸有山林云水,造物端如有意,分付與吾儕。寄語舊猿鶴,不用苦相猜。醉中適,一杯盡,復一杯。坐間有客,超詣言笑可忘懷。況是清風明月,如會幽人高意,千里自飛來。共笑陶彭澤,空對菊花開。
一徑緣蘿到上方,宿云臺閣樹蒼蒼。憑虛目送秋鴻遠,向夕窗涵海雨涼。童子見人能下拜,老僧出定自焚香。近來性癖耽禪悅,長向空門禮法王。
老去思鄉里,何時拜墓田。山深云氣走,水落石頭圓。異世慚先德,同宗覺汝賢。好將蘇氏譜,一一向人傳。
屹立四千仞,緣回八百盤。藤蘿孤寺合,苔蘚一碑殘。風急龍髯斷,云深鶴睡寒。茲山可招隱,吾亦掛吾冠。
只為梧桐怨夜長,不知楊柳老年芳。林梢一片過云雨,便作秋聲占取涼。
河洛鐘人龍,圖書倏輝映。文起八代衰,詩還四始盛。坎壈雖當時,靈光獨晚境。突兀空同顛,猶懷廣成問。
學省足清晝,詞垣驚早秋。美人隔河漢,落月在高樓。持衣未成曲,吹笛不勝愁。還趨鳷鵲觀,別制鹔鹴裘。
生如螻蟻事如麻,有菜無鹽是幾家。無限容光通照處,良晨莫遣片云遮。
吾年七十四,汝才四十七。老存壯乃亡,天道難究悉。一生近好勇,才氣太橫軼。俗情殊未捐,蘊熱成內疾。忽如爇天燄,致死只六日。傷哉兒之愚,舍我為異物。
造物無盡藏,散在林泉中。結亭相周旋,人與萬境空。
曾從朝隱識星精,亥字今看樂壽并。絳帳每聽堂后曲,朱顏方釀雉頭羹。時逢堯舜寧虛貴,歸事羲皇好達生。世出世間多勝業,幔亭何必減蓬瀛。
凍醪初漉嫩如春,輕蟻漂漂雜蕊塵。得伴方平同一醉,明朝應作蔡經身。
清風林下寺,愛三友聯翩,世無能四。凌波仙子香魂散,此地是誰招此。萬紅千紫,惟礬弟梅兄二子。堪共領歲晚高寒,來成花部新史。佳人玉潔冰清,縱仿佛肌膚,異香難似。醉吟無次。花應笑,彼此消融渣滓。春空雁字。不帶到、江南情思。還自笑,今日相看,袁家有姊。
秋杪暑方退,清若玉壺冰。高樓對月,天上宮殿不曾扃。散下凄然風露,影照江山如晝,渾覺俗緣輕。弋者欲何慕,鴻羽正冥冥。世間法,唯此事,最堪憑。太虛心量,聊假梨棗制頹齡。但使心安身健,靜看草根泉際,吟蚓與飛螢。一坐小千劫,無念契無生。
老人杖履一茅亭,花謝西園不復扃。翠被一方都蓋覆,紅妝數子尚娉婷。可憐鶯蝶狂都歇,頗覺風云意有營。聞說陂田雨三尺,遠城釃水種春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