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盛毅同賦暮角行
城頭滾滾寒煙起,城里無人冷如水。
一聲暮角聒地來,聲中宛轉含余哀。
逡巡流入單于調,耳邊似近單于臺。
坐客未終聽,對面淚雙迸。
那復將軍絕塞眠,朔風吹落玉帳邊。
狼煙未盡不待曉,恨不立起銘燕然。
何人始制角中曲,幽怨到今傳不足。
吁嗟畫角終無情,百年日月銷此聲。
城頭滾滾寒煙起,城里無人冷如水。
一聲暮角聒地來,聲中宛轉含余哀。
逡巡流入單于調,耳邊似近單于臺。
坐客未終聽,對面淚雙迸。
那復將軍絕塞眠,朔風吹落玉帳邊。
狼煙未盡不待曉,恨不立起銘燕然。
何人始制角中曲,幽怨到今傳不足。
吁嗟畫角終無情,百年日月銷此聲。
城頭寒煙滾滾升起,城內空無一人冷寂如冰。一聲黃昏的號角聲震地傳來,聲音中婉轉帶著余哀。逐漸轉為單于曲調,耳邊仿佛靠近了單于臺。座中客人未聽完,對面已淚水迸流。哪還能有將軍在絕塞安眠,北風將玉帳吹落一邊。狼煙未熄等不到破曉,恨不得立刻起身去燕然勒功。不知何人創制這角中曲調,幽怨之情至今傳唱不足。可嘆畫角終究無情,百年歲月將這聲音銷蝕。
暮角:黃昏時的號角聲,古代軍中報時、傳令的樂器。
聒地:聲音宏大,震動地面。
單于調:與匈奴單于相關的曲調,代指邊塞風格的樂曲。
單于臺:古代匈奴祭天的高臺,此處借指邊塞要地。
絕塞:極遠的邊塞。
玉帳:指將軍的營帳,代指軍隊指揮部。
狼煙:古代邊境用于報警的烽火,燃燒狼糞升起的煙,故稱狼煙。
銘燕然:用東漢竇憲追擊匈奴,于燕然山刻石記功的典故,指建立邊功。
畫角:古代軍中樂器,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施彩繪,發聲高亢。
此詩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記載,推測為詩人與友人盛毅同游時,于黃昏聽聞號角聲,由聲及情,聯想起邊塞戰事與將士境遇,從而賦詩抒懷。詩中“狼煙未盡”等句反映出對當時邊患的關注。
全詩以暮角聲為線索,串聯寒煙、邊塞、戰事等場景,既描繪了邊塞的冷寂與戰爭的緊迫,又抒發了對將士的共情與建功的渴望。語言蒼勁,情感真摯,是一首典型的邊塞主題抒情詩。
昔攀垂柳唱《陽關》,柳復垂絲君未還。 惟有楊花易飄蕩,隨風吹得到陰山。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長憶西湖。盡日憑闌樓上望:三三兩兩釣魚舟,島嶼正清秋。 笛聲依約蘆花里,白鳥成行忽驚起。別來閑整釣魚竿,思入水云寒。
長憶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開。輕棹去還來。 芰荷香噴連云閣。閣上清聲檐下鐸。別來塵土污人衣。空役夢魂飛。
長憶西山,靈隱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舊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時見攀高樹,長嘯一聲何處去?別來幾向畫闌看,終是欠峰巒!
生日重重見,馀閏有新春。為吾母壽,富貴外物總休論。且說家懷舊話,教學也曾菽水,親意盡欣欣。只此是真樂,樂豈在邦君。吾二老,常說與,要簾勤。廬陵幾千萬戶,休戚屬兒身。三瑞堂中綠醑,釀就滿城和氣,端又屬人倫。吾亦老吾老,誰不敬其親。
湘東最是得春先。和氣暖如綿。清明過了,殘花巷陌,猶見秋千。 對景感時情緒亂,這密意、翠羽空傳。風前月下,花時永晝,灑淚何言。
舊燕初歸,梨花滿院,迤邐天氣融和。新晴巷陌,是處輕車駿馬,禊飲笙歌。舊賞人非,對佳時、一向樂少愁多。遠意沉沉,幽閨獨自顰蛾。 正消黯、無言自感,憑高遠意,空寄煙波。從來美事,因甚天教,兩處多磨。開懷強笑,向新來、寬卻衣羅。似恁他、人怪憔悴,甘心總為伊呵。
喜氣擁朱門,光動綺羅香陌。行到紫微花下,悟身非凡客。不須脂粉涴天真,嫌怕太紅白。留取黛眉淺處,畫章臺春色。
晚風收暑,小池塘荷凈。獨倚胡床酒初醒。起徘徊、時有香氣吹來,云藻亂,葉底游魚動影。 空擎承露蓋,不見冰容,惆悵明妝曉鸞鏡。后夜月涼時,月淡花低,幽夢覺、欲憑誰省。且應記、臨流憑闌干,便遙想,江南紅酣千頃。
玉尊涼。玉人涼。若聽離歌須斷腸。休教成鬢霜。畫橋西,畫橋東。有淚分明清漲同。如何留醉翁。
相逢一笑,又成相避,南雁歸時霜透。明朝人在短亭西,看舞袖、雙雙行酒。歌聲此處,秋聲何處,幾度亂愁搔首。如何不寄一行書,有萬緒、千端別後。
我似萬山千里外,悠然一片歸云。宮銜猶自帶云云。誰知前進士,已是故將軍。 閑坐閑行閑飲酒,閑拈閑字閑文。諸公留我笑紛紛。一枝簪寶髻,六幅舞羅裙。
掃徑花零,閉門春晚。恨長無奈東風短。起來消息探荼コ,雪條玉蕊都開遍。 晚月魂清,夕陽香遠。故山別后誰拘管。多情於此更情多,一枝嗅罷還重捻。
十分雪意卻成霜。暮云黃。月微茫。只有梅花,依舊吐幽芳。還喜無邊春信漏,疏影下,覓浮香。才清端是紫薇郎。別鹓行。憶宮墻。夜半胡為,人與月交相。君合召歸吾老矣,月隨去,照西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