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郎中挽辭二首 其一
卷卷穗帷輕,
空堂晝哭聲。
衣冠遺故物,
杯案若平生。
白馬有悲送,
赤車非古行。
低徊九原日,
光景在銘旌。
卷卷穗帷輕,
空堂晝哭聲。
衣冠遺故物,
杯案若平生。
白馬有悲送,
赤車非古行。
低徊九原日,
光景在銘旌。
靈前的穗狀帷帳輕輕飄動,空蕩的廳堂在白天傳來哭聲。衣物冠帶都是逝者留下的舊物,杯盤案幾還像生前一樣擺放。送葬的白馬帶著悲意,紅色的車駕已非古代的送葬儀軌。徘徊在墓地的日子里,仿佛還能在銘旌上看到逝者的身影。
穗帷:靈前懸掛的穗狀帷帳,用于喪事場合。
空堂:停放靈柩的廳堂,因親人已逝而顯得空蕩。
杯案:杯盤與幾案,指逝者生前使用的器具。
白馬:送葬儀仗中的白馬,常象征哀傷。
赤車:古代官員所乘的紅色車駕,此處指喪禮中的車輿。
九原:春秋時晉國卿大夫墓地,后泛指墓地。
銘旌:喪儀中豎于靈柩前的旌旗,上寫逝者姓名、官銜。
此詩為哀悼葛郎中而作。當為葛郎中去世后,作者以挽辭形式追念其生平,通過喪禮場景的描繪表達悼念之情,具體創作時間與背景因史料未詳,或與當時士大夫間的交游喪儀相關。
詩以喪禮細節為切入點,通過穗帷、遺物、送葬等場景的白描,細膩展現對逝者的追思。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是宋代挽詩中典型的以物寄情之作,體現了挽辭‘述德表哀’的文學功能。
西楚茱萸節,南淮戲馬臺。
寧知沅水上,復有菊花杯。
亭帳憑高出,親朋自遠來。
短歌將急景,同使興情催。
溫谷媚新豐,驪山橫半空。
湯池熏水殿,翠木暖煙宮。
起疾逾仙藥,無私合圣功。
始知堯舜德,心與萬人同。
三陽麗景早芳辰,
四序嘉園物候新。
梅花百般障行路,
唯愿圣主南山壽,
何愁不賞萬年春。
五瑞分王國,雙珠映后家。文飛書上鳳,武結笥中蛇。出豫榮前馬,回鸞喪后車。袞衣將錫命,泉路有光華。
國騁雙騏驥,庭儀兩鳳凰。將星連相位,玉樹伴金鄉。歌舞侯家艷,軒裘戚里光。安知杜陵下,碑版已相望。
蘭成追宋玉,舊宅偶詞人。
筆涌江山氣,文驕云雨神。
包胥非救楚,隨會反留秦。
獨有東陽守,來嗟古樹春。
江如曉天凈,石似暮霞張。
征帆一流覽,宛若巫山陽。
楚客思歸路,秦人謫異鄉。
猿鳴孤月夜,再使淚沾裳。
惠好交情重,辛勤世事多。
荊南久為別,薊北遠來過。
寄目云中鳥,留歡酒上歌。
影移春復間,遲暮兩如何。
才美臨淄北,名高淮海東。羽儀三省遍,漁獵五車通。玉殿孤新榜,珠英落舊叢。徒懸一寶劍,何處訪徐公。
嘆息書林友,才華天下選。并賦三陽宮,集詩集賢殿。具物衣如在,咄嗟長不見。既哀薤露詞,豈忘平生眷。
北極辭明代,南溟宅放臣。
丹誠由義盡,白發帶愁新。
鳥墜炎洲氣,花飛洛水春。
平生歌舞席,誰憶不歸人。
將星移北洛,神雨避東京。
為負剛腸譽,還追強項名。
白云向伊闕,黃葉散昆明。
多謝弦歌宰,稀聞桴鼓聲。
數步圓塘水,雙鴻戢羽儀。
一飛喬木上,一返故林垂。
澹泊含秋景,虛明抱夜規。
無因留絕翰,云海意差池。
送客之江上,其人美且才。
風波萬里闊,故舊十年來。
劍拔蛟隨斷,弓張鳥自摧。
陽橋書落落,驛馬定先回。
東山懷臥理,南省悵悲翁。
共見前途促,何知后會同。
莫輕一筵宴,明日半成空。
況爾新離闕,思歸迷夢中。
離筵非燕喜,別酒正銷魂。
念汝猶童孺,嗟予隔遠藩。
津亭拔心草,江路斷腸猿。
他日將何見,愁來獨倚門。
鳳凰樓下對天泉,鸚鵡洲中匝管弦。
舊識平陽佳麗地,不降玉人觀禊飲,誰令醉舞拂賓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