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有美堂
點檢東山窈窕娘,
直須醉倒為重陽。
山光湖水一時好,
酒面菊花同色黃。
便好共謀長夜飲,
未應排出少年場。
傷時感舊知何限,
還憶荊州落寞鄉。
點檢東山窈窕娘,
直須醉倒為重陽。
山光湖水一時好,
酒面菊花同色黃。
便好共謀長夜飲,
未應排出少年場。
傷時感舊知何限,
還憶荊州落寞鄉。
仔細查看東山的窈窕女子,正該為重陽佳節一醉方休。山光與湖水此時都格外美好,酒面與菊花同是一片金黃。正好一同謀劃長夜暢飲,不應將少年人排除在外。傷懷時光、感慨舊情不知有多少,還回憶起荊州那孤寂的故鄉。
點檢:檢查、查看。
東山:用東晉謝安隱居東山的典故,此處或指杭州附近的山。
窈窕娘:指美麗的女子。
直須:應當、必須。
酒面:指酒的表面,或代指酒的顏色。
同色黃:酒與菊花均呈黃色。
排出:排除、推拒。
落寞鄉:孤寂的故鄉,此處指蘇軾曾任職的荊州(今湖北江陵)。
此詩約作于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重陽,蘇軾時任杭州通判。有美堂為杭州知州陳襄所建,位于吳山,可俯瞰西湖。此時蘇軾因反對新法外任,雖寄情山水,卻難掩內心對時政與人生的復雜感慨,詩中歡飲與傷懷的交織正反映其心境。
全詩以重陽登有美堂為背景,前半寫賞景飲酒的暢意,后半轉寫傷時憶舊的深沉,展現了蘇軾在宦游中既灑脫又感傷的矛盾心境,語言自然真摯,情感層次豐富。
子云有字何須問,摩詰無言轉更難。請看佛堂方丈地,叢叢忍草蔓欄干。
南中榮木食,憐爾滯長安。幸托王孫號,羞帶楚人冠。意輕全欲竄,毳弱未禁寒。寧無離群嘆,得食暫成歡。
諭賊散私財,冥頑不可回。憤然瞋目罵,吾已戴頭來。一死當兇刃,千家免劫灰。遺孤元未有,行路為悲哀。百里稱廉吏,誰歟起釁端。州符需賦急,軍餉及期難。節義扶澆俗,朝廷贈大官。邑人崇廟像,猶似發沖冠。
寂寂門空閉,菲菲花欲殘。賞心不相見,對酒若為歡。小徑芳煙靄,疏簾細雨寒。一年春又謝,惆悵思無端。
楨干屈曲盡,蘭麝氛氳消。欲知懷炭日,正是履霜朝。
山居少田種,江上旋開荒。有病多收藥,無醫只檢方。雨馀千嶂凈,春暖百花香。游覽無筋力,沉吟自可傷。
東老作亭東海頭,開窗盤礴坐如舟。花飛酒幔云高捲,竹映書簽水亂流。留客可看清剡雪,學仙應過洞庭秋。只從占得鷗波淥,卻笑王孫賦遠游。
養素方期樂暮年,俄驚奄棄隔重泉。翠筠托跡清芬在,黃甲題名令子賢。海鶴怨時魂杳杳,隴猿啼處草芊芊。生芻一束無由致,薤露歌殘思惘然。
日暮云倒飛,苦雨濕茅屋。奇哉五碎金,青草眠黃犢。天行貴葆真,心骨迥凡俗。一尺黃菊花,秋風播芳馥。
出城一里已村寺,況有山翠墮馬前。殿閣連空半煙霧,清涼何處是西天。
萬緣教散去,一衲且相依。身共水云淡,心隨鐘磬微。未須分彼此,無復計從違。語默二俱喪,人疑魯祖機。
泉聲出柳塘,晴練跨殊方。潤足千畦澤,甘分萬井漿。盈坎源源進,涵云燁燁光。塵冠羞未濯,何處聽滄浪。
啄木啄木,爾何為乎碌碌。朝飛茂林,夕飛叢麓。倚利觜而斧堅,索蟲蟻以充腹。其役何勞,其得何足。秋風煙隴嘉禾熟,胡不從之啄金粟。
過了鐵圍山,復生金蓮臺。與問萬上座,一笑愁容開。
系馬高樓日欲斜,笑攀瓊樹美人家。冰盤共載同心藕,翠袖兼攜并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