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政李祠部 其二
尊酒還成世外名
二千石印一毫輕
驥雖老去壯心伏
鶴自病來仙骨清
林下已能忘歲月
人間何必仕公卿
淮揚塵土無佳賞
每見山翁眼乍明
尊酒還成世外名
二千石印一毫輕
驥雖老去壯心伏
鶴自病來仙骨清
林下已能忘歲月
人間何必仕公卿
淮揚塵土無佳賞
每見山翁眼乍明
飲酒之間成就了超脫世俗的名聲,高官的印綬在您眼中輕如毫毛。千里馬雖老仍懷壯志,仙鶴病后更顯仙骨清奇。退隱山林已能忘懷歲月,人間又何必追求公卿之位?淮揚的塵世紛擾難有佳景,每次見到您這山間老者,眼前便為之一亮。
尊酒:飲酒。
二千石:漢代郡守俸祿為二千石,代指高官。
驥:千里馬,喻指志向遠大者。
林下:指退隱山林之地。
山翁:對退隱老者(李祠部)的尊稱。
仙骨:超凡脫俗的氣質。
此詩應為詩人寫給退休的李祠部(祠部為官職名),或作于李致仕(退休)后。詩中贊揚其淡泊名利的品格,反映當時社會對退隱高節的推崇,也暗含詩人對世俗紛擾的厭倦。
全詩以“尊酒”“林下”等意象,突出李祠部超脫世俗的特質;通過“驥老”“鶴病”的比喻,強調其精神未衰;末句“見山翁眼明”直抒傾慕,主旨在于贊美退隱者高潔的人格與悠然的生活態度。
狂殺春光戀物華,
園林紅紫盡為家。
可堪不醒酣香夢,
也自東風化作花。
老圃堂前看晚晴,
近溪時聽斗船聲。
不知遠境干戈意,
但覺憑軒筆硯情。
百結襕衫破幞頭,
年年落第出神州。
卻因一只穿楊箭,
臨老來封馬上侯。
年來誤戴進賢冠,猶幸官閒束縛寬。
所至送迎俱謝遣,但逢名勝得盤桓。
湖光倒影千山出,雨色陰連萬井寒。
幾日清游為地主,盡勞寒士供壺餐。
青腰載雨入菰蒲,旋斫漁竿學釣魚。小向湖心作容與,天教來此伴舂鋤。
山邊騎馬醉王孫,湖里撐船晚過門。寄語金丸莫輕彈,我無花鴨解人言。
三年原不下胡床,飲盡山光與水光。莫把渠儂作官看,此身便是賀知章。
當年只自守空帷,
夢里關山覺別離。
不見鄉書傳雁足,
唯看新月吐蛾眉。
江湖總別四三秋,
偶向文昌話舊游。
好記行云流水趣,
各期努力紹前脩。
花前日飲亡何,何須暫住挨箏手。蓮凋華項,桑栽蓬島,月明如舊。歷歷神州,茫茫知己,幾場搔首。問王家阿黑,桓家靈寶,今尚有,其人否。
金印由他如斗。且逍遙、藥欄紅晝。莫愁蠖伏,只須龍臥,任呼牛走。撥觸雄心,半床冷劍,千杯熱酒。喚堯年老鶴,秦時毛女,捧卮來壽。
花院移舟近,
筑歌落盞遲。
談深征袖濕,
非是怨當時。
池塘綠遍,王孫芳草,依依斜日。
游絲卷晴晝,系東風無力。
蝶趁幽香蜂釀蜜。秋千外、臥紅堆碧。
心情費消遣,更梨花寒食。
濟世韓康伯,辭官陶隱居。
花前開藥裹,月下檢方書。
道骨時應長,塵緣漸破除。
高風動城郭,人跡滿門閭。
鯤鯓王入小西門,
一月香煙不斷溫。
回駕遍游城內外,
下船時節已黃昏。
憶賦秋醒詞,中天月流素。西馳迫行役,楓葉未沾露。
三度旅京洛,無由及冬暮。睽攜游子心,只是倦朋舊。
風物何清婉,疇不思玄度。敷藻漱芳華,稽古騁翔步。
錙銖精討論,妍蚩辨好惡。倚聲我所耽,含毫生遠慕。
野云看孤飛,卻立空四顧。為山積九仞,徒復寶康瓠。
笑啼隨赤子,東西罔識路。幽獨賴琴音,流連思清晤。
清晨挹絳霞,總氣霄上游。
徊軿躡曲波,遂睹世人憂。
辭旨蔚然起,不散三秀嵎。
何若巡玄鄉,撫璈為爾娛。
君心安有際,我愿有中無。
一種根枝幾色開。輕盈疑似蝶飛來。卻從芍藥競翻階。
纖纖嫩白隨風軟,裊裊鮮紅傍日歪。雨余隋苑錦初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