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壽縣太君周氏挽辭二首 其二
子引金閨籍,身開石窌封。
靈輴悲吉路,象服儼虛容。
楚挽雖多相,萊衣不更縫。
誰知逝川底,劍自喜相逢。
子引金閨籍,身開石窌封。
靈輴悲吉路,象服儼虛容。
楚挽雖多相,萊衣不更縫。
誰知逝川底,劍自喜相逢。
兒子在朝廷為官有了好的履歷,母親也因之得到了石窌封的封號。靈車在送葬的路上令人悲傷,母親身著禮服的遺像端莊肅穆。雖然有很多人來為母親送葬,但再也不能為母親縫制萊衣了。誰能知道在那逝川之下,父母就像劍一樣歡喜相逢了。
金閨籍:指在朝廷為官的履歷。金閨,指朝廷。
石窌封:一種封號。
靈輴(chūn):靈車。
象服:古代貴婦人穿的禮服。
楚挽:送葬的挽歌。
萊衣:相傳春秋時隱士老萊子孝養(yǎng)二親,行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斕衣,作嬰兒戲。后因以“萊衣”指小兒穿的五彩衣或小兒的衣服,也用作孝養(yǎng)父母之典。
逝川:指流逝的河水,常比喻逝去的時光或事物。
劍:這里可能用了“豐城劍氣”的典故,傳說干將、莫邪二劍合則為一,分則為二,此處比喻父母在地下相聚。
此詩是為悼念永壽縣太君周氏而作。周氏因兒子在朝廷為官而獲得封號,詩人在周氏去世后,寫下此詩表達對她的哀悼。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應是在周氏去世后不久,當時詩人沉浸在對逝者的悲痛之中。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周氏,突出特點是將周氏生前的榮耀與去世后的哀傷相結(jié)合,既有對母親的緬懷,又有對生死的一種想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的影響力,但體現(xiàn)了當時悼念挽辭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情感表達。
欲知老子居陳事,古寺蕭條屋數(shù)楹。幸免絕糧慚孔圣,更無環(huán)堵羨淵明。參差拙句何曾是,寵辱浮云無可驚。斷送光陰須美酒,惟應此事費經(jīng)營。
嗚呼大圣人,世或見疑猜。周公被流言,仲尼困桓魋。賢材實累身,忠信為禍媒。蒼蠅點白璧,蚊蚋噓風雷。麒麟匿郊藪,朱鳳成摧頹。仰天再嘆息,沈憂熱中懷。擾擾蝸角爭,忉怛勞形骸。千秋萬世后,愚智同塵埃。
太行東北去,形勢自天分。一葦航吳越,千車挽朔云。衣冠今復盛,豪杰古猶聞。欲獻三都賦,茫然愧不文。
山蒼蒼,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絕猿鳥去,惟有喬木攙天長。客舟何處來,棹歌中流聲抑揚。沙平風軟望不到,孤山久與船低昂。峨峨兩煙鬟,曉鏡開新妝。舟中買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斸盡青瑤補缺光,暫持玉斧下青蒼。相逢一笑乘鸞去,顏色猶疑在屋梁。
城上馀寒曉氣凝,湖邊春樹綠層層。一山獨表秦王望,眾水皆朝夏后陵。白眼嗣宗終嗜酒,青鞋子美謾尋僧。仙都石室煙霞里,早晚相攜策瘦藤。
明月雙溪上,勝景號金華。當年此夕,多少鸞鳳雜云霞。共擁飄飄仙伯,來作人間英杰,王謝舊名家。綸綍妙文采,帷幄富忠嘉。圣天子,形夢寐,眷尤加。麒麟閣上,早晚丹陛聽宣麻。鼎軸無窮勛業(yè),歲歲熏風日永,萱秀北堂花。瀲滟綺筵酒,壽算等河沙。
天凈風平水不痕,浮驂帶雪系籬根。欺寒酒興崢嶸甚,又訪梅花過別村。
達摩傳得藕絲衫,浮海東來到嶺南。人向西回法東轉(zhuǎn),曹溪溪上建伽藍。
五丈原頭野草秋。峴山片石亦無留。幾行涎沫蝸牛過,一閃寒光螢火流。微雨過,濕云收。閑攜稚子上西樓。隨身一把蒲葵扇,絕勝人間萬戶侯。
今日雷,明日雷,雷聲未絕雨即隨。五月初旬作雨始,六月中旬猶未止。田中水增五尺高,南風吹作如山濤。更堪海潮挾湖水,沖盡岸塍無可抵。嘉禾萬頃爛根苗,百姓寸心如火燒。晝夜踏車敢辭苦,不憂擂破牛皮鼓。天公倘有哀憐心,太陽早賜驅(qū)群陰。不然我民必當死,天公惻隱何安此。我今粗述民間風,愿達仁明太守公。濟時肯布萬全策,我民感激情何窮。
蕭蕭霜鬢獨驚秋,病眼天邊暮倚樓。已老馮唐猶不遇,思歸庾信正多愁。溪通積雨流方壯,山入重云翠未休。一夢淮南經(jīng)歲別,菊林還向洛陽浮。
江漢浮浮炳地靈,參旗井鉞壽星明。庚寅初度周而始,戊己連營靜不驚。山上印成龜左顧,月中桂共兔長生。公堂遙想稱觴后,便報天階取履聲。
錦纜牙檣天上移,美人爭挽綠楊枝。如今淚灑西風急,采盡蘋花晚欲吹。
正朔奄奄一脈垂,不多文物迭興衰。菰蘆等是偏方士,爾尚生逢六季時。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