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次中雙廟感事
天寶黎民困賊庭,杞城睢社勢相形。
四公百戰期殲虜,數載重圍不啟扃。
當日捐軀全土境,至今遺貌載丹青。
行人安得侵松槚,樵采從來禁有刑。
天寶黎民困賊庭,杞城睢社勢相形。
四公百戰期殲虜,數載重圍不啟扃。
當日捐軀全土境,至今遺貌載丹青。
行人安得侵松槚,樵采從來禁有刑。
天寶年間百姓受困于叛賊統治,杞城和睢社的形勢相互映襯。張巡等四位英雄歷經百戰期望殲滅敵人,數年被重重圍困城門也未開啟投降。當日他們捐軀保全了當地境域,到現在他們的遺像還畫在丹青之上。過往行人怎敢侵犯松槚,向來砍柴都有禁令和刑罰。
天寶:唐玄宗年號。
賊庭:指安祿山、史思明叛軍的統治。
杞城睢社:杞城和睢社,這里代指張巡、許遠堅守的雍丘、睢陽等地。
四公:指張巡、許遠、南霽云、雷萬春等堅守睢陽的四位主要將領。
啟扃:開門,這里指投降。
丹青:指繪畫。
松槚:松樹和槚樹,常種在墓地周圍。
此詩創作于安史之亂之后,社會處于戰后的恢復階段。當時人們對在安史之亂中英勇抵抗叛軍、堅守睢陽的張巡、許遠等人充滿敬仰。詩人有感于他們的事跡,寫下此詩來表達對英雄的贊美和對英雄遺跡的保護之情。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張巡等英雄在安史之亂中堅守睢陽、壯烈犧牲的事跡。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敘事清晰。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詩篇,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英雄的普遍敬仰。
朝宗美江漢,亦自抱微涓。舟楫關河晚,秋風鳥翼先。貧非堅壯節,老不恨流年。對客仍寒夜,高懷霽景兼。
寧唱采菱曲,休歌楊白花。菱生猶有蒂,花去落誰家。
斯民久病盡如狂,左右西東孰主張。大澤風生誰赤帝,中原劫起幾紅羊。三千弟子輕名教,百萬頭顱笑改良。多少英雄多少血,回天夢后只悲涼。
大婦主縑機,中婦裁春衣。小婦新妝冶,拂匣動琴徽。長夜理清曲,馀嬌且未歸。
我家西江,言望東魯。云山邈悠,道脩且阻。睇白云兮天末,憺秋風兮延佇。西江兮幽幽,跂洙泗兮道阻且修。愛而弗見兮,我心悠悠。道在天地兮,何所非魯。理會吾心兮,靡間今古。我心之存兮,繄道之所。
此地從來寒暑偏,扇紈不曾遭棄捐。
星軺持節駐名邦,形勝由來占上方。云擁轅門閒掛劍,風清幕府靜添香。烏臺曉帶三秋日,炎海晴飛六月霜。卻憶先朝曾奉使,至今隨處有甘棠。
連宵忍見天河凈,風散重霾缺亦明。落落河山人北望,悠悠關塞雁南征。傷今聊作昔年興,感往偏憐此夕情。珍重庭前寒魄影,蘭亭樂事惝然生。
槐綠復槐綠,時來人自忙。處陰聊避影,歲月去堂堂。
犬聲苔石銷魂酒,螺影松風待月人。近年頗厭紅陽烈,來醉澄溪綠浸銀。
二月春過半,蕭條甚往年。無風蕩白日,不雨失青天。邊塞還鼙鼓,侯家自管弦。命輕微病后,心老欲歸前。對酒多仍怯,看花艷更憐。祇應長兀兀,一室坐安禪。
書淫傳癖我何堪,野術肉芝味舊諳。獨坐似禪持戒律,菲材棄世偶玄談。未逢詹尹機難卜,暫學淵明酒半酣。十哭成都寥落恨,涸鱗枉自奮龍潭。
幾年芹泮共翱翔,奉旨承恩返故鄉。鶴發倚門欣具慶,荊華盈樹喜聯芳。尚原松菊存三徑,乳水才華冠一邦。從此束書歸舊隱,會將潛德播馨香。
百劫神州悲老大,望中生氣已零星。亂風頻送狼煙遠,暗野漸聞龍血腥。魚爛幾人稱國士,陸沉何處有春霆。天罡地煞渾無數,一出東南動北廷。
玉柱峰頭悟道松,根株歲久化為龍。若比茅山左紐檜,大千世界極鴻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