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圣光獻皇后挽辭七首 其六
初頒遺誥大廷中,百辟悲號四海同。
過越喪期天子孝,便蕃恩澤外家豐。
橋山弓劍開高寢,原廟衣冠入閟宮。
玉輦三元朝象帝,年年長慕闕門東。
初頒遺誥大廷中,百辟悲號四海同。
過越喪期天子孝,便蕃恩澤外家豐。
橋山弓劍開高寢,原廟衣冠入閟宮。
玉輦三元朝象帝,年年長慕闕門東。
最初在朝廷中頒布皇后的遺誥時,百官悲號,天下同感哀傷。天子守孝超過了常規喪期,體現出極高的孝心,還廣泛地給予皇后外家豐厚的恩澤。橋山黃帝陵般,皇后的弓劍安置在高寢,原廟中皇后的衣冠被送入幽深的宮殿。往昔皇后曾乘坐玉輦在三元之日朝拜天帝,如今人們年年都在宮闕門東長久地追慕她。
百辟:指百官。
過越喪期:指天子守孝超過常規喪期。
便蕃:頻繁、廣泛。
橋山:傳說黃帝葬于橋山,這里借指皇后陵寢。
高寢:陵寢宮殿。
原廟:正廟之外另立的宗廟。
閟宮:深閉的宮殿。
三元:指正月初一,為年、月、日之始。象帝:指天帝。
慈圣光獻皇后曹氏是宋仁宗的皇后,她歷經三朝,在朝廷中有重要地位。此詩創作于皇后去世之后,當時朝廷舉行了一系列的喪葬儀式,詩人為表達對皇后的哀悼而創作此詩。
這首挽辭主旨是哀悼慈圣光獻皇后,突出了皇后的尊榮地位以及天子對她的敬重。其特點是語言莊重、情感真摯,在當時應是表達對皇后哀思的代表性作品,反映了宮廷的禮儀和文化。
水繞宮墻處處聲,殘紅長綠露華清。武皇一夕夢不覺,十二玉樓空月明。
好鳥喚前溪,春晴雨一犁。岸裁新水曲,云割亂峰齊。葉碧禾盈畝,花黃菜滿畦。去年送人處,依舊草萋萋。差覺強人意,門前過客稀。風和舒菜甲,雨小養苔衣。山靜云偏出,園荒草轉肥。鄰家呼午飯,野老荷鋤歸。古木陰如幄,新茶葉坼旗。燕忙穿樹急,蜂醉出花遲。村景皆成畫,農歌半類詩。不知三兩叟,攜杖欲何之。行行桃李樹,著意厚培栽。地冷逢春晚,花遲入夏開。蝶隨狂絮去,鶯送好音來。我自閒觀水,沙鷗莫浪猜。
慨息夫人節,冰壺一樣清。鳳幃雖乍合,鸞鏡永孤明。錦誥承天寵,朱衣共子榮。臺烏時哽咽,風木重含情。
忍攀楊柳繫征鞍,男子桑蓬逸處難。兒代課書休寄憶,親能勿藥便平安。連云蜀棧千尋上,捧日皇途一例看。領袖功名應不遠,他年祿養好承歡。
芳樹含春風,鳴禽亂晴日。藜蒿欲滿園,掃除唯一室。閒情共水云,生計耽書帙。時無問奇人,悠然獨抱膝。翩翩高世情,悠悠避時計。筑室近樵漁,乘春樹蘭蕙。雖無求仲鄰,亦有君平藝。不學同時人,獻賦空靡麗。出郭車馬稀,況復園林好。言念當涂人,翻悲灌畦老。青瑣久已疲,玄文近能草。澹然榮利間,何如乞身早。
躬茲孝享,禮備樂成。神登于俎,祝導于祊。展牲肥腯,奏格和平。靈其昭格,肅僾凝情。
朝衣初脫拜君恩,歸去田園喜尚存。七澤云深秋放艇,九嵏花發夜開尊。毋勞清夢驚魚鑰,剩有閑身到鹿門。只恐熙時問遺老,不容瓢笠住江村。
寂寂東窗午夢殘,更堪春雨作春寒。蠻童未報煎茶熟,一卷南華枕上看。
三塋相望一牛鳴,來掃新松百感生。季札旋封丘哭墓,晉人謬謂圣忘情。
嘆新來乍耽閑靜,懶聞螀訴梧井。佳期偶向愁中覺,從此又教愁永。傷去景。問誰料天孫誓約還更整。云鬟霧冷。算別緒經年,秋天一夜,歡恨兩心領。危檐角,還指微波炯炯。橋成何待俄頃。已諧仙侶偏多障,余巧世人猶請。離思迥。鎮獨步空庭冷落銀漢影。憂患自省。訝十載前頭,陳瓜舊處,翻作斷腸境。
斗室宜安拙,幽懷頗自閒。溪肥前夜雨,簾卷夕陽山。吹角江城暮,巢梁乳燕還。無窮清意味,寫入竹屏間。
天上文昌氣似珠,吟聲萬里合笙竽。黔云臺雨姑蘇月,寫入西園雅集圖。
御前隊子小梨園,長奉千秋萬歲歡。一自武宗巡幸后,可憐跳與外人看。舊院后門春草新,前門又聽叫官身。盧姬已嫁徐娘老,歌舞行中有幾人。
誓師仗鉞大王雄,虐使連聲詈宋聾。萬國談瀛驚創見,八方震電怒環攻。寇來直指齊云觀,兵起誰張救日弓?況是黑龍江上月,旌旗光照血波紅。
白白樓外云,蒼蒼石上樹。一杯仍復愁,臥聽西山雨。鄴中三十秋,未識太行路。我來風雨多,無乃山靈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