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牧
牧羊山下動成群,嚙草眠沙淺水濱。
自免觸藩羸角困,應無挾策讀書人。
氈裘冬獵千皮富,湩酪朝中百品珍。
生計不贏衣食足,土風猶似茹毛純。
牧羊山下動成群,嚙草眠沙淺水濱。
自免觸藩羸角困,應無挾策讀書人。
氈裘冬獵千皮富,湩酪朝中百品珍。
生計不贏衣食足,土風猶似茹毛純。
在牧羊山下,胡人的羊群成群結隊地活動,它們啃食青草,在沙灘上棲息,在淺水邊停留。羊群自己避免了像公羊頂籬笆那樣角被卡住的困頓,這里也沒有攜帶書策的讀書人。冬天穿著氈裘打獵,能獲得千張獸皮而富足;用乳汁制成的奶酪,在朝中被視為珍貴的百樣美味。他們的生計雖不富裕,卻衣食充足,當地風俗還保留著原始質樸的狀態。
嚙(niè):啃食。
觸藩:出自《周易·大壯》“羝羊觸藩,羸其角”,指公羊用角頂籬笆被卡住,此處指羊群避免了角被掛住的困境。
羸(léi):原指瘦弱,此處形容角被掛住后困頓的樣子。
挾策:攜帶簡策(古代書籍),代指讀書。
氈裘(zhān qiú):用羊毛制成的衣物。
湩酪(dòng lào):乳汁制成的奶酪。
茹毛:指原始未開化的生活方式,典出《禮記·禮運》“茹毛飲血”。
此詩或為詩人游歷邊塞時所作,通過觀察胡地牧民的日常生產(牧羊、冬獵)與飲食(湩酪)等活動,記錄其獨特的生活方式與民俗風貌,反映當時邊塞地區的民族生活狀態。
全詩以牧民生活為核心,從牧羊場景到生計方式,再到風俗特點,層層鋪展,展現胡地牧民衣食自足、風俗質樸的狀態,是一首反映邊塞民俗的紀實之作,語言平實而富有生活氣息。
長懷遠齋老,贈我五言城。世上幾朋友,吳中君弟兄。頻年欣再見,南走悵東征。情話悅親友,交情見死生。
王屋風煙卷客旌,覃懷古道接漳衡。雨余萬木綠成海,戰后新苔紅上城。四國金湯推健壘,連村刀劍誤春耕。眼前擊楫波如砥,南下河流慨不平。
造化從他密密移,聰明非復似前時。暫披金甲為儒將,曾燕珠宮對玉卮。一日看回花恨疾,三年生就葉嫌遲。慇勤為訪春消息,賴有羹梅探得知。
醉里乾坤不記年,忽聞多病亦凄然。可應寂寂青燈地,誰共呻吟對雨眠。
來見紅蕖隘渚香,歸涂未變柳梢黃。殷勤趵突溪中水,相送扁舟向汶陽。
繞城暮鼓傳山院,幽懷倍教凄聽。麝帕頻拋,犀帷怯展,獨守殘夏難寢。燈昏穗冷,便睡鴨常薰,懶移琴枕。憶譜新歌,銷魂索和唱幺令。年年杜鵑悵旅,柳梢顰瘦了,渾減嬌靚。細字償卿,修途阻我,束絹叮嚀煩贈。重簾皺影。盼淡淡銀河,一灣波定。霧幌迎輝,艷紅圍曙景。
曾憶秋風戰氣殘,寶刀空染鸊鵜寒。虎頭未老雄心在,誰向營門夜夜看。猬皮拖盡塞垣煙,每對柔情也自憐。多病賴君扶策在,不妨重理勒燕然。
芳春景已移,且試山中樂。孤筇步幽厓,新林蕩寂寞。清和景物佳,掩映朝嵐薄。巖棲已歲馀,相對儼如昨。何從寄雅懷,于此契酬酢。鳥逐嵐光散,花隨磬聲落。為言素心人,遐賞愿有作。
扁舟破浪鳴雙櫓。歲晚客心分萬緒。香紅漠漠落梅村,愁碧萋萋芳草渡。漢皋佩失誠相誤。楚峽云歸無覓處。一天明月缺還圓,千里伴人來又去。
西溪空有梅千樹,卻向遼東久索居。萬里關山蘇武夢,一床冰雪管寧廬。鄉心未釋庭闈望,逝水空嗟歲月虛。樽俎相看人盡醉,龍荒風景獨愁予。
危樓笛,飛響裂秋云,激越恨難平。興亡一霎千年夢,悲涼一曲百年心。放歌喉,贏熱淚,問蒼冥。盡猿鶴、蟲沙填浩劫,盡鐵馬、風云成幻滅,如此辣,若為情。酸咸已辨頭堪白,鴻濛已斫意堪醒。解人誰,持付與,譜龍吟。
十日江頭一向風,差差寒浪白吹空。漁舠輊小不如葉,信意低昂風浪中。風色蕭蕭日色晴,晚潮未到水波平。系槎艇子關蓬睡,不管溪南喚渡聲。一川晚色澹煙浮,不覺潮生水倒流。人語津亭燈火鬧,客帆椎鼓過沙洲。玉輪推上暮云端,金蹙波心一片瀾。隱隱漁舟橫絕去,何人江岸倚樓看。
長安米賤不難居,玉署金閨有直廬。指日君王嗟見晚,凌云誰似馬相如。
七月紫芒五里香,近園遺種祝禎祥。炎方塞北皆稱瑞,稼穡天工樂歲穰。
兀坐西窗每夕曛,空階梧葉正紛紛。到頭舊友孤如月,過眼新知亂似云。桑海千年原可續,蕉園一炬不堪聞。蚍蜉撼樹休相訝,狂瞽如今盡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