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圣人道大能亦博,
學者所得皆秋毫。
雖傳古未有孔子,
蠛蠓何足知天高。
桓魋武叔不量力,
欲撓一草搖蟠桃。
顏回已自不可測,
至死鉆仰忘身勞。
圣人道大能亦博,
學者所得皆秋毫。
雖傳古未有孔子,
蠛蠓何足知天高。
桓魋武叔不量力,
欲撓一草搖蟠桃。
顏回已自不可測,
至死鉆仰忘身勞。
圣人的道德高尚、學問廣博,學者所學到的不過是秋毫之末。即使傳說古代沒有孔子,蠛蠓這樣的小蟲又怎知天的高遠?桓魋、武叔不自量力,想要撼動小草卻妄想搖動蟠桃樹。顏回的才德已深不可測,到死都在鉆研仰望,忘記自身勞苦。
秋毫:鳥獸秋天新長的細毛,比喻極微小的事物。
蠛蠓(miè měng):一種體小如蚊的小飛蟲。
桓魋(tuí):春秋時宋國司馬,曾率人圍攻孔子。
武叔:叔孫武叔,春秋時魯國大夫,曾公開詆毀孔子。
蟠桃:神話中三千年一結果的仙樹,此處喻指孔子崇高的地位。
顏回:字子淵,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以德行著稱。
鉆仰:出自《論語·子罕》“仰之彌高,鉆之彌堅”,指深入鉆研、仰望。
此詩當為作者對孔子地位的辯護之作。春秋時期,孔子雖被尊為圣人,仍遭桓魋圍堵、武叔詆毀;后世學者或因學識局限難以理解其高深。作者通過對比與比喻,強調孔子思想的不可動搖,呼應儒家對圣人的推崇傳統。
全詩高度贊揚孔子道德學問的高深廣博,批判詆毀者的不自量力,肯定學者如顏回的鉆研精神,是一首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的圣人贊歌,體現了儒家對圣人地位的維護。
我識吳興唐子華,丹青一出便名家。抱琴童仆隨驢去,山縣今朝早放衙。
江村煙雨暗蕭蕭。漲寒潮。送春橈。目斷京塵,何日聽鸞簫。金雀觚棱千里外,指天際,碧云深,魂欲飄。薰爐炷愁煙盡銷。酒孤斟、誰與招。滿懷情思,任吟箋、賦筆難描。惆悵山風、吹夢老秋宵。綠漾湖心波影闊,終待到,借垂楊、月半橋。
絳帳傳經憶馬融,千秋大道孰為東。夢回幾度嚴陵道,老去長咀澹味舂。黃鵠馀歌哀動地,青云逸翮倦摩空。平生事業看流水,徒抱遺編學鄭傭。
白楊翻翻兮翳于墓門,誓良人之不從兮孤曷與存。瞻彼中林兮豺虎縱橫,我室我安兮我孤我將。嗟嗟孤有成兮,我目則瞑兮。
弱質耽吟,孤懷慕道,良宵慣守空靈。恩怨隨風,閒中鬢雪微萌。飄痕隔世云邊夢,辨依稀、緒亂魂驚。嘆重逢、物換人非,忘卻前盟。蘭襟怕綰相思結,任三春花月,都逐浮萍。料理幽窗,幾函貝葉黃經。迷情卜幣窺天意,記當時、雨漫煙城。拂鈿徽、欲奏陽關,指澀弦凝。
先朝文物佳公子,善寫蒼筤一兩枝。不有百年真翰在,清風高節幾人知。城中無土種瑯玕,蒼翠時時畫里看。最憶西山秋影靜,滿身涼月更憑闌。
白璧黃金不療饑,王孫攜此獨安歸。四郊烽火山川窄,十月雨寒雷電飛。豪杰憂時常共濟,功名報主不相違。臨危進退如無據,青史他年有是非。
炎赫西來耽野芳,古槐疏柳蔭茅堂。破窗不阻南薰細,深院常涵宿霧涼。茵枕清眠移白日,柴門幽啟對滄浪。杖藜散步平沙晚,悽送鹡鸰淚萬行。
風動閑天清桂陰,水精簾箔冷沉沉。西妃少女多春思,斜倚彤云盡日吟。
清霜搖落滿林秋,漠漠寒云天際流。山徑無人擁黃葉,野塘有客漾輕舟。
風定云初斂,潮平浪亦安。閑揮輕棹帶蓑竿。垂釣近江干。湛湛碧天如水。那更月明風細。奈何魚鱉不吞鉤。獨立蓼花洲。
日上罘罳曉殿深,湛恩稠疊駕親臨。對衣紅濯天機錦,束帶黃分內帑金。久幸清班容宦履,漸慚華發點朝簪。經生職分尋常事,消得君王念苦辛。
門有車馬客,云來自吳下。相逢問丈人,草服在中野。中野何所有,有園亦有疇。青槐蔭君堂,文杏為君樓。樓上置書史,下系雙桂舟。園中古松樹,甘露降油油。居人被其惠,行者藉其庥。阿兒冠豸冠,阿弟登龍頭。出入鄉黨間,光塵滿道周。昆山岌嵯峨,湖水繞下流。丈人樂相樂,延年方未休。
柳下金溝煖似湯,羽翎全短毳毛長。睿思不及鷹揚力,愛畫舟前似酒黃。宴安花木應成癖,游戲翎毛思有馀。內苑養雛何所賜,右軍能寫道家書。
云滿峰頭水滿溪,一天杳靄路封泥。何來靈物干霄上,忽傍清輝振羽低。陳跡漫憑千古吊,佳名重借后人題。匆匆逆旅俱行腳,底事傷心日又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