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徽南院使太子太保贈司空馮公挽辭三首 其一
特起來湖海,詳延入雋科。
三登襃然首,再續喜哉歌。
巖廟勛勞積,藩宣惠愛多。
超遙脫屣去,誰嘆逝川波。
特起來湖海,詳延入雋科。
三登襃然首,再續喜哉歌。
巖廟勛勞積,藩宣惠愛多。
超遙脫屣去,誰嘆逝川波。
您從民間特別崛起,被選拔進入優異的科舉之途。多次科舉皆名列前茅,屢屢贏得贊譽之歌。在朝廷累積卓越功勛,于地方施政廣布仁愛。如今超然離世如脫鞋,誰能不感嘆時光流逝。
特起:特別崛起,指從民間發跡。
湖海:代指民間,非偏遠之地,喻出身非顯貴。
詳延:詳細延請、選拔,此處指科舉選拔。
雋科:科舉中優異的科目,猶言高第。
襃(bāo)然首:科舉考試中名列前茅。襃然,出眾的樣子,典出《漢書》'襃然為舉首'。
喜哉歌:贊譽之詞,指受百姓或朝廷稱頌。
巖廟:代指朝廷,因宗廟有巖廊,故稱。
藩宣:指地方藩鎮或州郡,代指地方官職。
脫屣(xǐ):比喻輕松離世,屣為鞋,脫屣喻無掛礙。
逝川波:化用孔子'逝者如斯夫',喻時光流逝。
此詩為馮公去世后所作挽辭。馮公曾任宣徽南院使、太子太保等要職,生平功績卓著。作者通過回顧其從民間崛起、科舉入仕、朝廷與地方皆有建樹的一生,表達追思與贊頌,當創作于北宋時期馮公逝世后不久。
全詩以簡練筆觸勾勒馮公生平,突出其'由民而仕''功在朝野'的特點,既頌其德業,又嘆其逝,是典型的挽詩結構,體現了對逝者功績的肯定與追念,在宋代挽辭中屬中規中矩卻情感真摯之作。
重陽對景獨徘徊,菊愛寒香未遽開。幽眺且尋陶令樂,朗吟休數仲宣才。空明萬象池塘影,磈礧千峰璧玉臺。此去蓬瀛爭幾許,御風邀取列仙來。
炎暑惟茲夏,我思富春瀨。空山無結構,高樹儼傾蓋。匡坐理釣絲,澄江流夕靄。纖鱗或浮沉,漪藻回如帶。浚谷歸白云,高天零沆瀣。煩慮息區中,定靈想霞外。五月披羊裘,亢陽生爽籟。寄語謝故人,軒冕安足賴。
聞道鯉湖勝,仙都自彼開。似憐幽絕處,亦向此中來。
不寐當城堞,魂穿鼓角過。未雞愁月滿,將雁畏霜多。發已病逾白,顏須衰更酡。黃花吾與汝,好奈歲寒何。
弟兄親友劍南州,別思如山浩不收。家問稀疏人跡絕,眼明從子慰羈愁。
西南夷徼萬山隈,昔日誰教漢帝開。野鳥常呼行不得,馬蹄那復夜深來。
萬丈危屏水墨圖,江流帶窄映云衢。莫怪波平瀾不倒,回狂滟滪一峰孤。
黑炭爐邊,一如黑發如今我。爐中燒破。熱比中年可。火盡心寒,白發和灰播。真無那。人前赤裸。還是嬰兒個。
樓高五鳳欲凌云,妙手脩來不露痕。十樣鸞箋愿相助,老兄頭白眼眵昏。
欲向東風訴別因,四時原自不傷春。薰籠靠著交疏里,婀娜濃花惱殺人。
帝禁留辭范,儒林老棟材。方期割牲禮,遽近奠楹災。歲晏巢鵀逝,天秋吊鶴來。宗工銘盛德,千古照泉臺。幾杖辭榮久,龍蛇感歲遷。留春太史記,成佛謝公緣。素蓋寒云外,哀簫落月前。無煩樵牧禁,行路拜新阡。
樓外青山半夕陽,寒鴉翻墨點林霜。平沙細草三千里,一笛西風人斷腸。
風云常護六龍行,慚愧恩題翰學名。碧漢遙憐通閣道,弱流元不隔蓬瀛。尚馀忠赤供趨向,豈有文章佐圣明。幸傍紫垣占象緯,泰階平處玉為衡。
十年舊鶴喜余親,奇格蹌踉信少塵。秪憶江湖儔侶隔,漫憐霄漢羽毛新。虞羅蔽日虛施巧,仙路乘風不易馴。借問西池故鹓鷺,胡然茄下慕游鱗。
冬耕春復犁,麥秀禾方插。少放牧兒休,莫教牛力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