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平宴會
胡中宮室本穹廬,暫對皇華辟廣除。
編曲垣墻都草創,張旃帷幄類鶉居。
朝儀強效鹓行列,享禮猶存體薦余。
玉帛系心真上策,方知三表術非疏。
胡中宮室本穹廬,暫對皇華辟廣除。
編曲垣墻都草創,張旃帷幄類鶉居。
朝儀強效鹓行列,享禮猶存體薦余。
玉帛系心真上策,方知三表術非疏。
胡人的宮室原本是帳篷,暫時為了迎接朝廷使者開辟了寬敞的臺階。用編好的柵欄作為圍墻都是臨時搭建,張掛氈帳如同鵪鶉棲息。朝拜儀式勉強效仿官員的行列,宴享之禮還保留著進獻整只牲畜的舊俗。用玉帛維系人心才是真正的上策,這才知道‘三表’之術并不迂闊。
穹廬:北方游牧民族居住的帳篷。
皇華:指朝廷的使者。
廣除:寬敞的臺階。
編曲:編好的柵欄。
張旃:張掛氈帳。
鶉居:鵪鶉棲息,比喻簡陋的居處。
鹓行:官員上朝時的行列。
體薦:古代宴享時進獻整只牲畜。
三表:指漢朝婁敬提出的與匈奴和親的策略。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作為朝廷使者出使胡地期間。當時中原與胡地存在交流,在文化、禮儀等方面有差異,詩人參加了胡人舉辦的宴會,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探討處理與胡地關系的策略,突出特點是通過描寫宴會場景展現胡地風貌和文化差異。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中原與胡地交流的情況。
江空風力遒,秋氣日已肅。扁舟事東邁,夜泊瞿塘宿。先師太史公,文章燦珠玉。孤忠日月明,素行金石篤。共談遭逢盛,詎云基謗讟。豈特黔戎行,終成沅湘逐。孤墳寓江濱,培然欺豎牧。宿草被荒阡,寒煙迷拱木。絮酒不忍奠,拈辭詎堪讀。矯首睇太蒼,何以盡衷曲。吾皇天地仁,德澤沛膏沐。朽骨倘蒙恩,當期不遠復。
我唱商訛徵,君游步代車。旗亭共酌聽胡笳,醉眼不知何地是吾家。
雪為豐采月為神,檀蕊風傳始辨真。高似廣寒攀桂客,幽如湘水佩蘭人。冰蕤吹破黃金粟,玉骨薰秾紫麝塵。世上群芳孰可比,可憐茉莉屬殘春。
戰勝年來久杜機,忽逢游客叩荊扉。龍鐘此日無他問,只比歸時可較肥。
當年得失莫須猜,山不專邀我亦來。簞食允分誠足記,同袍相惜寂心開。逍遙象外幾忘賤,留息人間暫隔災。居久儼如兄弟睦,路長唯憾到三回。
短短一尺絹,占斷長安色。如何眼底人,對面不相識。
窈窕溪真十二仙,靈犀分水夜長然。珠宮每按皇人筆,點較青瑤第幾篇?
斜陽樓閣西風里,暑氣著人難睡起。覺來厭暑登東樓,月明如晝天如水。金波漾漾流無聲,中秋月好常人情。青天休使浮云蔽,不是中秋月也明。
天公付與。半世多相似。莫問昨非今日是。非與是都如此。愁看雨雪紛紛。聊尋弦上南薰。二十能文何事,休言洛下機云。
朝聽乾鵲鳴,暮見燈花結。鵲鳴燈結無定期,鏡里青云看成雪。人生百歲難長保,天上孤鸞海中老。滔滔逝水不回西,灼灼秋花幾時好。一朝復一朝,一夕復一夕,只恐君心念妾時,妾身巳作山頭石。
紫氣迢迢下玉京,天教五馬鎮山城。一輪明月何曾缺,百里昌江無此清。草木回顏沾德澤,豺狼側耳避威名。山中病叟頭如雪,愿借馀光一照榮。
同年期集鳳城西,盡日吟游信馬蹄。河水合流滄海接,山陘回繞白云齊。離離遠樹行人杳,渺渺平沙去鳥低。共幸成名今刻石,不須重向塔前題。
提壺勸我飲,布谷催我耕。我酒瓶已罄,我田草正生。荷鋤理荒穢,及時新雨晴。秋來刈吾秫,庶得兩遂情。
眾僧齊唱阿彌陀,人在天涯歲又過。但道明朝七十一,誰知七十已蹉跎。
野蠶自成繭,繰絡為山紬。此物產何許,萊夷負海州。一端重數斤,裁染為吾裘。守黑異華楚,示儉非輕柔。熏香則無取,風雪曾何憂。朝可奉冠帶,夜以為衾裯。晏嬰三十年,庶幾跡相侔。季子苦貂弊,吾服仍為優。不恥狐貉者,亦當師仲由。況我屢遷謫,行將耕故丘。映發垂鷺頂,植杖昂鳩頭。袖寬可以舞,老農即為儔。紫綬掛君門,任爾爭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