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記六百篇
火記六百篇,十月如轉轂。
朝昏各一卦,屯蒙相趁逐。
子時發(fā)陽火,二百一十六。
午時起陰爻,十八八個足。
鉛消汞自干,熏蒸丹已熟。
陰盡變純陽,體貌如瓊玉。
火記六百篇,十月如轉轂。
朝昏各一卦,屯蒙相趁逐。
子時發(fā)陽火,二百一十六。
午時起陰爻,十八八個足。
鉛消汞自干,熏蒸丹已熟。
陰盡變純陽,體貌如瓊玉。
《火記》有六百篇,煉丹十月如同轉動的車轂般循環(huán)。早晚各對應一卦,屯卦和蒙卦交替相隨。子時發(fā)動陽火,用火二百一十六次。午時升起陰爻,陰數(shù)十八乘八就足夠。鉛消耗完汞自然干燥,經(jīng)過熏蒸丹藥就已成熟。陰的成分完全消失變成純陽之體,身體容貌如同美玉般潤澤。
火記:指有關煉丹火候的記載。
轉轂:轉動的車轂,比喻循環(huán)不停。
屯蒙:《易經(jīng)》中的兩個卦名,這里代表早晚不同階段的火候變化。
陽火:煉丹時在子時進行的火候操作。
陰爻:煉丹時午時的火候象征。
鉛、汞:煉丹術語,一般指煉丹的兩種原料。
瓊玉:美玉。
此詩可能創(chuàng)作于道教煉丹術盛行的時期。當時道教追求通過煉丹來實現(xiàn)長生不老、超凡脫俗,許多道士和煉丹家熱衷于研究煉丹之法,記錄煉丹的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詩人可能是一位煉丹者,根據(jù)自己的煉丹實踐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分享煉丹的火候規(guī)律和過程。
這首詩主旨是介紹煉丹的火候和過程,突出特點是將《易經(jīng)》卦象與煉丹結合,體現(xiàn)了古代煉丹術與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對研究古代道教煉丹文化有一定價值。
此事最希奇,不礙當頭說。
東鄰田舍翁,隨例得一橛。
非唯貫聲色,亦乃應時節(jié)。
若問是何宗,八字不著丿。
春分猶著御冬衣,寒色憑陵暖自遲。
入眼未教花惱客,斷腸先被雪催詩。
酒中有圣曾何敢,醉里尋鄉(xiāng)自不辭。
柳絮因風佳句在,報君已負一年期。
山擁云鬟掃夕霏,千林浮翠發(fā)初晞。
雷音震谷朱輪轉,霞影搖空彩旆飛。
曉霧拂襟憐冉弱,晚風掀袂愛清微。
夕陽樓上吹笳管,歸騎遙瞻兩塔巍。
白頭冉冉省中趨,欲乞君王竹使符。
漸覺求田真上策,絕知躍馬太狂圖。
不妨書籍時遮眼,已免蚊虻夜噆膚。
老矣尚思交勝友,平生此意未全無。
窗前兩梧桐,清陰覆東墻。
孫枝絡珊瑚,圭葉裁琳瑯。
良材中琴瑟,幽棲期鳳凰。
愿先海岱貢,移根栽嶧陽。
花飛何事急,紈細不勝裁。
睡起明書幌,粧成濕鏡臺。
多情調(diào)玉燭,作意恥金罍。
授簡何容易,相如欲到來。
徐穉臥不起,青衫老柴門。
仲舒著繁露,要明王道尊。
相逢非竟日,此懷誰與論。
朗詠鄱陽篇,江南煙雨昏。
天河誰挽洗兵塵,遠播皇威到海濱。
畏壘草封悲戰(zhàn)月,樂郊農(nóng)滿際春耕。
七閩草木無腥氣,諸將恩勤有賜珍。
穆穆清風堪作頌,猶沾湛露及微臣。
潛心便是覓安心,立雪何煩問少林。
羽扇綸巾延客晚,蒲團禪板坐更深。
要先舟壑藏時悟,莫向風幡動處尋。
試抉孤峰云一寸,與民三日作春霖。
少年識字是天刑,妄意扶搖起北溟。
我似羸羊安可駕,子如快劍不須硎。
汗傳驥種方新赤,氈付衡門只舊青。
滿紙惡詩將底用,為糊新樣小圍屏。
何郎文章魯之變,句落毫端紛玉霰。
夜長乘雪出詩軸,十里銀光搖素練。
西山作筆鋒已禿,東海凝冰蓋其硯。
欲搜月兔出三窟,肯比昆瑤夸一片。
梁園詞賦不收拾,散落人間今幾卷。
應憐我窮被雪壓,冷屋號寒命如線。
故將佳句發(fā)陽春,昔也瀌瀌今睹晛。
白頭嗜酒尚書郎,日給二升心所戀。
不愁家作四壁空,每得新詩便忘倦。
啼饑更自有癡兒,妄想朝來天雨面。
秋風淅淅兮云冥冥,鴟梟晝號兮蟋蟀夜鳴。
歲月徂邁兮忽如流星,少壯幾時兮老冉冉其相仍。
展轉反側兮從夜達明,悵獨處此兮誰適為情。
長歌激烈兮涕泣交零,愿言思子兮使我心怦。
地僻市聲遠,林深荒徑迷。
家貧惟飯豆,肉貴但羹藜。
假貸煩鄰里,經(jīng)營愧老妻。
曲肱聊自樂,午夢破鳴雞。
頻年京闕暗胡塵,竊發(fā)桐廬更駭聞。
食盡犬羊還自斃,火炎螻蟻卻須焚。
中原已有汾陽將,二浙誰驅下瀨軍。
州郡雖嚴防守計,可將知略佐忠勤。
求田問舍是何時,隨分生涯可樂饑。
夢玉今年初學語,阿宜他日定能詩。
兩家子弟俱無恙,一體文章是有師。
但得耕桑了門戶,吾人不用寧馨兒。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