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舒州追送朱氏女弟憩獨山館宿木瘤僧舍明日度長安嶺至皖口
晨霜踐河梁,落日憩亭皋。念彼千里行,惻惻我心勞。
攬轡上層岡,下臨百仞濠。寒流咽欲絕,魚鼈久已逃。
暮行苦邅回,細路隠蓬蒿。驚麏出馬前,鳥駭亡其曹。
投僧避夜雨,古檠昏無膏。山木鳴四壁,疑身在波濤。
平明長安嶺,飛雪忽滿袍。天低浮云深,更覺所向高。
晨霜踐河梁,落日憩亭皋。念彼千里行,惻惻我心勞。
攬轡上層岡,下臨百仞濠。寒流咽欲絕,魚鼈久已逃。
暮行苦邅回,細路隠蓬蒿。驚麏出馬前,鳥駭亡其曹。
投僧避夜雨,古檠昏無膏。山木鳴四壁,疑身在波濤。
平明長安嶺,飛雪忽滿袍。天低浮云深,更覺所向高。
清晨踏著霜走過河橋,傍晚在水邊高地休息。想到她要遠行千里,我心中痛苦憂愁。勒住馬韁繩登上高岡,向下俯瞰百仞深的濠溝。寒冷的河水仿佛要凍得斷流,魚鱉早已逃得不見蹤影。傍晚行路艱難曲折,小路隱藏在蓬蒿之中。受驚的獐子突然跑到馬前,鳥兒驚飛離群。投宿到僧舍躲避夜雨,古老的燈架昏暗沒有燈油。山間樹木在四周呼嘯,感覺自己仿佛置身于波濤之中。黎明時分登上長安嶺,忽然間飛雪落滿了長袍。天空低沉浮云濃厚,更覺得前行的方向高遠。
河梁:河上的橋梁。
亭皋:水邊的高地。
攬轡:勒住馬韁繩。
百仞濠:很深的濠溝。仞,古代長度單位。
邅回:路途曲折難行。
麏:同“獐”,一種小型鹿類動物。
亡其曹:離群。
檠:燈架。
平明:黎明。
王安石送朱氏女弟遠行,在從舒州到皖口的途中,經歷了艱苦的行程。當時可能社會動蕩,親人離別更添愁緒,詩人在送別的旅途中寫下此詩,以表達內心的復雜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送女弟遠行的憂慮與旅途的艱辛。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生動描繪旅途見聞。在文學史上展現了王安石詩歌關注生活、情感真摯的一面。
邦人送我說殷勤,自愧初無德及民。若更躊躇不歸去,猿驚鶴怨亦愁人。
何時便有此山川,真宰懸知恐偶然。唳鶴驚風前日事,落漚斜照晚來天。燬犀無用撩幽怪,洗盞先應酹謫仙。暝角吹殘吾欲老,五陵佳氣隔疏煙。江頭楊柳淺于金,澤國馀寒春未深。才見桃花能慰眼,便同躑躅每傷心。瓊枝璧月自惆悵,山色潮聲無古今。閒訪阇黎倒戈地,正應漢德有謳吟。
釋迦稱散體,多寶號金驅。白玉誠非比,黃金良莫逾。變見絕言象,端異乃冥符。靈知雖隱顯,妙色豈榮枯。唯當千劫后,方成無價珠。
一道飛泉掛碧峰,石橋流水出深松。山僧自扣山門磬,知隔前溪第幾重。
春蘭松下放,弱質倚松盤。豈易承春暖,曾經怯歲寒。枝蟠香自結,月照影成瀾。大樹知能護,尋源人共看。
妙年文采有斯人,貌得云山慕隱淪。天上玉樓成底夢,都門重哭李元賓。
武昌城頭黃鶴樓,爽塏迥挹西南州。嶓江岷江於此合,古人今人無限游。天際一帆懸宿雨,云邊萬木下高秋。賦詩橫槊慷慨事,笑指闌干近斗牛。
白霫漁陽又北平,時常同住又同行。于今忽送山東別,兩地相思共月明。
去國淹年歲,出門仍糺紛。未回塞翁馬,空有野人芹。山海隨黃纛,風云駐五軍。遠慚東方朔,談笑諍明君。
朝來小極懨懨地,相思也都難了。對酒含愁,看花墮淚,方寸埋愁多少。天涯路杳。待紅豆函將,苦無青鳥。要慰離情,相逢只有夢中好。情根恨葉難割早。入中年以后,偏多懊惱。鄂被香銷,沈圍帶褪,空剩斷腸詞稿。佳期漫道。記燕燕歌殘,琵琶別抱。此恨綿綿,到天荒地老。
吾聞永嘉朱孺子,幼慕玄真王道士。鍊藥冥棲大若巖,日服丹砂學沖舉。時從絕嶺斸黃精,餌之十年道不成。偶來溪邊見二犬,奇形異狀忽心驚。追蹤逐影何恍惚,枸杞根深下盤屈。乃知此物鮮通靈,采食應能致仙術。斬根凈洗清溪流,寶鼎溫溫瑞氣浮。煮來三夕火不絕,味若崖蜜傾金甌。孺子飲之驚且悟,便覺胸懷灑甘露。清風兩腋肌骨輕,白日飛騰入云去。玄真引領慕升仙,西陶山中自長年。山人往往尋蹤跡,出沒隱顯隨風煙。君家業醫今幾世,活人功多人感惠。何用當年枸杞根,滿林紅杏皆春意。
海內多煙塵,座中盡英物。樽酒我不辭,愁懷一時韨。卷簾白云閒,遠山何屹屹。轉念賈長沙,揮淚同吊屈。
行窮海北到瓊山,二月猶驚塞外寒。小雨灑窗風淅瀝,擁爐來聽雪聲乾。
墻角風輕夜合香,湘簾半捲月鉤涼。春光一味幽閒外,不落名園鼓吹忙。
宴坐尚書省,時才屈指中。西來李襄國,不數漢扶風。名豈緣吾大,人今向爾工。莫令湖海上,寥廓見冥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