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詠八首 其三
古風致遜悌,班白見尊優。
薄俗謬為恭,獨在勢權尤。
伏波迷俯仰,愛禮坐成仇。
龂龂洙泗間,豈是老者羞。
古風致遜悌,班白見尊優。
薄俗謬為恭,獨在勢權尤。
伏波迷俯仰,愛禮坐成仇。
龂龂洙泗間,豈是老者羞。
古代的風尚讓人謙遜友愛,老人能得到尊重優待。淺薄的世俗假裝恭敬,尤其是在權勢面前。馬援不懂得迎合權勢,只因崇尚禮儀而結仇。在孔子講學之地爭論不休,這難道是讓老人蒙羞嗎?
古風:古代的風尚。遜悌:謙遜友愛。
班白:指頭發花白的老人。尊優:尊重優待。
薄俗:淺薄的世俗風氣。尤:尤其。
伏波:指馬援,東漢名將,封伏波將軍。迷俯仰:不懂得迎合權勢。
愛禮:崇尚禮儀。坐:因此。
龂龂(yín yín):爭辯的樣子。洙泗:孔子講學之地,代指儒家學說。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阿諛權勢、風氣淺薄的現象,詩人對此不滿,通過詩歌表達對古代美好風尚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當時社會的不良風氣,倡導回歸古代的謙遜友愛、尊重禮儀。其特點是對比鮮明、用典恰當。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文人的思想。
興盡西風策蹇驢,河梁酬唱未全虛。那知流水思君日,正值陽關送客馀。中斷雁行仍比翼,雙緘魚腹互傳書。由來象緯占離合,遮莫寒光射玉除。
迫夜雨聲垂曠野,江湖凈洗紅塵。可知明月屬何人。大千都照徹,贈我一微顰。欲捉電光知是昨,此身猶認前身。終無月色散重云。今生今已歷,他世愿無因。
春深春事懶,春暖換春衣。三徑詞人過,名園春色歸。風生花暗落,雨后果初肥。只恐紅塵到,呼童日掩扉。
疏枝照清淺,一見興何饒?記得春風夜,題詩過斷橋。
鵲語燈花兩太謾,三朝五夜強相驩。打門軍將還驚枕,破屋山人起著冠。知己書從天上落,焚香手把月中看。少陵泛愛虛名句,羨殺寒儒眼不寒。
落日見山色,小樓初罷書。晚涼成獨立,幽興在高居。皓月僧鐘遠,微云鶴樹疏。極憐登眺好,詩律近何如。
勉之生也少,所負良崎嵚。雖從諸生游,而懷物外心。賦詩何所師,泠泠秋澗琴。鐘生去我久,誰復賞此音。不見昭代士,麗藻映詞林。元間與大呂,一鳴喙皆瘖。青紫俯首拾,為國希世琛。
逢山即便游,不必匆忙去。四十余年忙,所忙成何事。
傷也曾傷過。這心傷、深時于你,痛時于我。同是今來無從說,痛到何時至可?只痛得、浮生皆叵。舊夢重回相縈著,早知之、天意承擔個。緣薄處、錯中和。錯中再錯誰因果?若教人、欲忘逆旅,欲忘顛簸。似此惘然痕跡里,忘就隨他忘么?忘不了、春風初破。飛做漫天紅衣舞,自悄悄、換得羈愁鎖。拼一世、為君墮。
夷齊甘受周家餓,申白曾遭漢法髡。全活老臣殘齒發,來生尚欲報君恩。清禁已無蓮炬分,名山尚欠草鞋緣。賀公未是真知己,卻喚詩仙作謫仙。
籌峰迢遞出高林,苔徑蒼蒼洞穴陰。獨樹斷云孤鳥下,亂山殘日一蟬吟。雙溪鹿過泉應碧,丈室僧歸月又深。幾度欲攜招隱興,綠蘿花處息塵心。
崆峒一劍倚秋陰,誰識將軍百戰心。老去功名余白發,閑來歌舞散黃金。呼鷹大澤風竿勁,射虎南山雪羽深。敲缺唾壺銀燭短,時人不解隴頭吟。
卜筑何年號此君,滿庭金碧護煙云。蕭蕭暮雨吳娘曲,一別江南不再聞。
削玉剜瓊出自然,依晞巖竇吐云煙。禪師手段掀山岳,便好移來向玉泉。
鳳凰山勢翠岧峣,草樹荒涼王氣銷。二帝魂歸江月冷,六宮人去海天遙。英雄千古埋黃壤,臺榭三春長綠苗。惟有鐘聲應似舊,朝朝暮暮送寒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