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少卿十日與留臺國子監崇福宮諸官赴王尹賞菊之會
儒衣武弁聚華軒,盡是西都冷落官。
莫嘆黃花過佳節,且將素髪共清歡。
紅牙板急弦聲咽,白玉舟橫酒量寛。
青眼主公情不薄,一如省闥要人看。
儒衣武弁聚華軒,盡是西都冷落官。
莫嘆黃花過佳節,且將素髪共清歡。
紅牙板急弦聲咽,白玉舟橫酒量寛。
青眼主公情不薄,一如省闥要人看。
文人武將相聚在華麗的軒堂,全都是西都洛陽的冷落官員。不要感嘆菊花已過了佳節,暫且帶著白發一同享受這清逸歡樂。紅牙板敲擊節奏急促,琴弦聲悲咽,白玉酒杯橫放,眾人酒量都很大。主人對大家情誼深厚,就像在朝廷中受到重要人物的看重。
儒衣武弁:指文人與武將。儒衣,儒生的服飾;武弁,武將的帽子。
華軒:華麗的軒堂。
西都:指洛陽。
黃花:菊花。
素髪:白發。
紅牙板:樂器,用檀木制成,色紅,歌時用以按節拍。
白玉舟:指酒杯。
青眼:表示對人喜愛或重視。
主公:指王尹。
省闥:指朝廷。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當時詩人和一群在西都洛陽任職的官員,他們大多仕途不順處于冷落之境。王尹舉辦賞菊之會,詩人參與其中有感而發。西都洛陽在當時政治地位有所變化,這些官員可能難以在政治上有大作為。
這首詩主旨是描寫官員們聚會賞菊的情景,展現出他們在落寞境遇中的自我排遣。其特點是情感復雜,既有愁緒又有豁達。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突出,但反映了當時官員的生活狀態和心境。
疏酌候冬序,間琴改秋律。如何將暮天,復值西歸日。搖落迎軒牖,飛鳴亂繩篳。煙灌共深陰,風篁兩蕭瑟。虛堂無笑語,懷君首如疾。早輕北山賦,晚愛東皋逸。上德可潤身,下澤有徐轡。
南極仙靈隩,幽躋得更臨。天應遺秘景,吾以慰初心。密蔭連云暗,分流赴壑深。神游吾有紀,鐫向碧蒼岑。
綠海樓空蓮苑靜,馀情漫逐荒煙。誰分春色向梅邊。錦箋消況味,綺語識華鬘。一鏡風花憐未掃,驚心蝶夢都殘。古香難續舊清歡。織愁芳思老,無力到樽前。
涉江采芙蓉,十反心無斁。不遇無極翁,深衷竟誰識。
歲月無多嘆逝川,七旬更待十三年。忘憂卻在難忘處,學道還如未學前。黃鳥竹間催獨酌,白鷗花下伴閒眠。藏書不少名山葉,兒女他時各一編。
峨眉之山高萬丈,鳴鶴青城郁相向。峰巒喜與太白齊,似與西川為保障。郁蔥秀色根鴻濛,望之如云浮碧空。嵚岑峛崺不可上,千巖萬壑來清風。白云之巔梵王殿,五色光華望中見。天晴云散看龍歸,日出鳥呼知佛現。山中原來富奇植,靈藥仙葩人罕識。叢生瑞竹粲如金,樹結甜瓜堅似石。勢連雪嶺極西方,六月常見飛嚴霜。積雪長年消不盡,始知境界真清涼。白水叢林半山起,樓閣參差綵霞里。普賢靈跡世無雙,蘇子雄文今有幾。扁舟拂曉到嘉陵,眼中獨愛茲山青。召命有期不得往,試憑詩句訊山靈。
碧云暮未合,二妙偶相期。深語費春茗,清齋余露葵。千秋別有事,一字乃吾師。從此逍遙路,翛然去不疑。
金牛他日意,問訊欲潸如。至樂無窮味,誰知不在書。秋波雙眼碧,夜月老懷虛。何日車溪路,能來問起居。
遠懷窮碧落,幽恨徹重泉。無路逢金母,何心證木仙。湘江添淚竹,鄂渚結愁煙。好向三生石,還尋再世緣。
幾度探春路不迷,尋僧又過竹林西。深山盡日無人到,雙樹陰中一鳥啼。
分茆人忽到茅齋,踏破溪邊萬點苔。卻恐歌鐘喧靜境,隨軒祇背古琴來。
海榴作花梅雨息,令弟五月來京國。玉堂晚歸初見之,豁然令我舒胸臆。傳杯剪燭兩遲遲,還因親愛動歡悲。清姿秀質今在眼,嚴父慈親空永思。又促明朝理歸舫,家在西城柳溪上。高樓深館絕塵紛,努力詩書振馀響。
玉杵搗清霜,銀箏冷洞房。誰言關路遠,頻使夢漁陽。
七閩寸土直錢多,況是泉山價倍高。怪爾小民無別業,如何荒畝長蓬蒿。
朝登太行坂,雪滿太行山。改轍渡黃河,天寒冰塞川。處世多網羅,憂患坐相牽。哲士鄙龔勝,佞臣趣董賢。如何卑執戟,投閣空自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