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御制上元觀燈
寶杯蓮燭艷宮臺,萬戶千門五夜開。
樓下舞韶清吹發,云間鳴蹕翠華來。
九賓宴集占風使,四近班升構夏材。
自愧周南獨留滯,十三年隔侍臣杯。
寶杯蓮燭艷宮臺,萬戶千門五夜開。
樓下舞韶清吹發,云間鳴蹕翠華來。
九賓宴集占風使,四近班升構夏材。
自愧周南獨留滯,十三年隔侍臣杯。
珍貴的酒杯和蓮花形狀的蠟燭使宮廷樓臺艷麗多姿,千家萬戶在元宵五夜都敞開家門。樓下演奏著《韶》樂,清越的吹奏聲響起,云端傳來帝王出行的車駕聲,皇帝的儀仗到來。各國使者參加宴會,朝廷近臣晉升如同棟梁之材。我自感慚愧像當年的司馬遷一樣被留在南方,十三年來都沒機會陪侍在皇帝身邊飲酒。
寶杯蓮燭:珍貴的酒杯和蓮花形狀的蠟燭。
五夜:指元宵前后共五夜。
舞韶:演奏《韶》樂,《韶》是古代著名的樂曲。
鳴蹕:帝王出行時喝道清路。
翠華:皇帝儀仗中用翠鳥羽毛裝飾的旗幟,這里代指皇帝。
九賓: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禮節,這里指各國使者。
占風使:觀測風向的使者,泛指使者。
四近:皇帝身邊的近臣。
構夏材:比喻選拔優秀人才擔任重要職務。
周南獨留滯:典出《史記·太史公自序》,司馬遷因事留滯周南,這里作者自比。
此詩為作者恭和皇帝所作的上元觀燈詩。上元節即元宵節,宮廷會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作者可能因某些原因長期未能陪侍皇帝,在和詩中表達了自己的心境。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需結合作者生平進一步考證,但應是在宮廷節慶的背景下創作。
這首詩是典型的宮廷唱和之作,描繪了上元節宮廷觀燈的熱鬧景象,展現了皇家的威嚴與奢華。同時,作者借詩抒發個人感慨,體現出在宮廷文化氛圍下個人的情感訴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宮廷的文化活動和文人的心態。
新翻酒令著詞章,侍宴初聞憶卻忙。宣使近臣傳賜本,書家院里遍抄將。
旃檀雖有林,并蒂獨撩吟。連理通香觀,交跗快盍簪。璧人仍競爽,孿子本沖襟。和鶴胎生意,求凰合后音。迎風俱綽約,樣月共浮沉。貯豈黃金重,澆宜湛露斟。無根希世寶,解語舊盟心。地似唐昌近,花將漢苑尋。桐君曾未記,神女或潛臨。老我荒斑管,情鐘瑞草深。
千古文章水一杯,功名誰是百無災。懸知不改鉤如曲,與子云山歸去來。
蕭蕭木葉落欲盡,渺渺洞庭生白波。杜老因悲秋事晚,山翁斜日望蒼螺。
常瞻南極畫圖中,壽相偏宜九節筇。珍重阿戎來寄我,慚無林下老仙風。
東風馬耳拂輕寒,柳眼新青雨未乾。留客野花遮略彴,狎人溪鳥上闌干。
昨夜芙蓉花,緣堤一時發。清波照玉腕,下有雙羅襪。
對竹擘吟箋,正是賞梅時節。便把這些清致,作東湖三絕。帝家金鼎待調羹,何似且休折。卻愛玉樓清弄,褪霏霏香雪。
燈外風搖沽酒旆,月中人數賣花錢。少年心緒如飛絮,爭逐遺香拾墜鈿。
寒食清明小殿旁,綵樓雙夾斗雞場。內人對御分明看,先賭紅羅被十床。
朝霞不作黃昏雨,暝靄徒為白晝風。日上高林啼布谷,聲聲只在短墻東。
蒲生亦有筍,菰生亦有米。可憐芙蓉花,照影秋塘里。
冰雪姿容鐵石腸,毅然孤立拒風霜。高情卻怕行人折,不放橫枝易出墻。
期許從童稚,君家伯仲間。平生心入土,往事夢如山。抱節殘年盡,能貧晚遇艱。病中懷舊意,惟有淚相還。
數間茅屋冷如冰,久住與人亦有情。最憶蟠軒新種竹,夜深誰與聽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