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歐陽永叔少師會老唱和詩三首 和汝陰侍讀
出守嘗希阮仲容,剖符仍繼夏侯公。
金華舊侶三賢并,綠野先歸二老同。
宴會莫如今日盛,唱酬還有古人風。
自嗟流落江湖外,不得尊前聽燕鴻。
出守嘗希阮仲容,剖符仍繼夏侯公。
金華舊侶三賢并,綠野先歸二老同。
宴會莫如今日盛,唱酬還有古人風。
自嗟流落江湖外,不得尊前聽燕鴻。
出任地方長官曾希望能像阮仲容那樣,持符節任職還繼承了夏侯公的風范。在金華時的舊友三位賢才并列,像裴度歸隱綠野一樣兩位老者先歸鄉。宴會的盛況沒有比得上今日的,吟詩唱和還有古人的風雅。自己感嘆流落于江湖之外,不能在酒席前聆聽美妙的歌聲。
出守:指出任地方長官。阮仲容:阮咸,字仲容,“竹林七賢”之一。
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或功臣,把符節剖分為二,雙方各執一半,作為憑證。夏侯公:具體所指待考,可能是當地曾有作為的官員。
金華舊侶:指在金華時的舊友。三賢并:三位賢才并列。
綠野:唐代裴度退隱后建綠野堂,這里借指歸隱之地。二老:指參與宴會的兩位老者。
唱酬:吟詩唱和。
燕鴻:這里比喻美妙的歌聲。
歐陽永叔即歐陽修,他晚年退居潁州,與友人舉行會老之集,相互唱和。作者可能因自身未能參加此次盛會,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歐陽修等文人退居后,在當地形成了一種吟詩唱和的風雅氛圍。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友人宴會的向往和自身流落的感慨。其特點是用典豐富,對仗工整,體現了較高的文學素養。在當時文人唱和的文學環境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空山初夜子規鳴,靜對琴書百慮清。喚得形神兩超越,不知底是斷腸聲。
枕瀾擁翠遠嵐輕,第一莊園試一行。瑤圃已隨春意綠,香氛還伴暖風生。吞云小識仙家意,臨水遙懷智者情。最是主人貪愛客,流連不覺日西傾。
中原膴膴,誰其域之。四隩既同,誰其宅之。赫赫神禹,應龍翼之。誰謂天遠,傾耳聽之。誰謂地廣,跂而罄之。我思藎臣,上帝命之。抑抑藎臣,神明其德。上帝之司,下土之式。九圍同人,翊我皇極。春陽載和,春日晶晶。有鳴鸧鹒,念我友生。登高作賦,送子于行。
山云乍展青油幕,檐雨齊神白玉簪。多謝天公辦豐歲,野人先擬粟盈甔。
蕭疏秋欲晚,辛苦客情違。龍分雙劍遠,雁阻一行歸。月色明疑見,風期邈難依。霜交白野合,露罷青林稀。羈候朝朝別,寒云處處飛。茲時軫遠念,憶爾倦游非。
月池池上路,誰種碧瑯玕。自有虛心在,青青到歲寒。
嗟君垂老日,策馬薊門東。易酒顏猶壯,燕歌氣尚雄。敝裘經積雪,頹鬢逐秋蓬。寄謝行間客,無輕塞上翁。
陳跡回頭似夢馀,花應長好但人無。詩成固已名千古,墓上誰傾飯一盂。流落丹青驚始見,形容筆墨竟難圖。公孫自是天同派,漫托周人載碩膚。花存人往祗天知,目暗心搖卻自疑。尚想漢庭傳詔令,如登魯廟見樽彝。一時鸚鵡娛賓賦,百世甘棠美召詩。安得殘春逢海上,盡須衰淚灑新枝。
元元無計避誅求,嘯聚湖山可自由。萬里幾微關總制,四藩威武會諸侯。興元詔感山東泣,淮蔡忠孚度相謀。大慰中原枯旱望,幾番霖雨沛田疇。
擢賈之發罪莫數,君恩猶許牧邊州。夢尋薊北山深處,身在淮西天盡頭。袖手不應書咄咄,乞骸端欲榜休休。求田問舍真良策,臥地還勝百尺樓。
事隨世滔滔,心欲自得得。楊君為己學,度越流輩百。坐捫故衣虱,垢襪春汗黑。睥睨紈褲兒,可飲三斗墨。
涼簟碧紗廚。一枕清風晝睡馀。睡聽晚衙無個事,徐徐。讀盡床頭幾卷書。搔首賦歸歟。自覺功名懶更疏。若問使君才與氣,何如。占得人間一味愚。
朝與吐肝腸,彼自食膏粱。暮與為手足,彼自衣文縠。
新城樓頭風急,汾水驛前月明。有客思鄉弄笛,何人對酒吹笙。
落葉霞翻,敗窗風咽,暮色凄涼深院。瘦不關秋,淚緣輕別,情消鬢霜千點。悵翠冷搔頭燕,那有語恩怨。紫簫遠。記桃根、向隨春渡,愁未洗、鉛水又將恨染。粉縞澀離箱,忍重拈、燈夜裁剪。望極藍橋,彩云飛、羅扇歌斷。料鶯籠玉鎖,夢里隔花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