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知縣東公彥游章山寺
想見尋幽到此山,詩成珠玉笑談間。
蓮花社里千年約,柏子香中半日閑。
寂歷松窗連遠籟,縈紆竹徑斷荒灣。
琴堂吏散簾垂晝,舁筍何妨數往還。
想見尋幽到此山,詩成珠玉笑談間。
蓮花社里千年約,柏子香中半日閑。
寂歷松窗連遠籟,縈紆竹徑斷荒灣。
琴堂吏散簾垂晝,舁筍何妨數往還。
可以想象您到這座山探尋幽靜之處,談笑間就寫成了如珠玉般的詩篇。就像在蓮花社中許下千年之約,在柏子的香氣里享受半日清閑。寂靜的松窗連著遠處的聲響,曲折的竹徑通向荒蕪的水灣。縣衙大堂里官吏散去,白晝中簾幕低垂,抬著竹筍往來幾次又有何妨。
珠玉:形容詩歌優美珍貴。
蓮花社:東晉慧遠于廬山東林寺結社念佛,號“蓮社”,這里借指高雅的聚會。
寂歷:寂靜。
遠籟:遠處的聲音。
縈紆:曲折。
琴堂:指縣衙。
舁筍:抬著竹筍。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可能是在當時社會相對安定的時期,詩人的友人東公彥到章山寺游玩,詩人想象友人游玩情景而創作此詩,體現出當時文人雅士喜愛游山玩水、吟詩會友的風尚。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閑適高雅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優美,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創作風格。
濮上音如沸,房中樂浸微。夫君魯一變,馀子鄶亡譏。客路班荊晚,平生刻楮非。公歸我亦去,歲晏重依依。
偶循蒼徑入,已在綠云堆。曉磴旁陰合,寒煙一縷開。交巾低密翠,折屐遠輕埃。靜里鐘聲發,還同吹萬來。
亦好園中亦好亭,兩重好處兩重貧。客來莫道無供給,抹月批風當八珍。
此是還家路,如何不見家。卻從他席上,含淚看梅花。
漢祖歌風處,荒臺宿草迷。野云連碭北,溪雨過豐西。人自殊方至,書因去客題。鸰原千里隔,落筆數行啼。
夢回繡被馀殘馥,粉漬春衫發故熏。畫舸虛期桃葉渡,錦書空寄洞庭君。
昨夜春雷始發聲,翠鞭應有玉芽生。老夫自笑衰年近,尚欲階庭看錦繃。
新陽一信迸黃鐘,春到分枝若木叢。天為萬人生李晟,朋來三壽頌僖公。松林古佛燒香報,粟洞群仙注福同。欲識東巖長壽相,只看臺背更方瞳。
實沈其爾祟,單閼乃為災。偃蹇非關病,文章未盡才。他人紛項領,之子渺塵埃。白日中原墮,高秋大海回。自逢雙鶴至,誰叱五羊來。欲掛延陵劍,風雷不可開。
遂陽山城萬家邑,古木參天蔽原隰。虎踞老石龍回空,雷擘蒼崖起群蟄。故人結茅溪上居,日臨流水觀扶疏。因懷萬牛棟梁重,乘興偶謁承明廬。滄海無際百川趨,掛席欲進空躊躇。故山喬木邈何許,但見萬里連荒墟。秋風江山客衾簿,夢到家山舊丘壑。青林白日誰共閒,遠望有人高倚閣。解印翩然歸故丘,再睹古干交螭虬。棟梁無用甘樗散,與爾老壽同千秋。紫陽山人筆如舌,為爾寫向鵝溪雪。堂上今亦生楓樹,安得長歌繼前哲。
鑒湖百頃生涼秋,知章陳請太白游。子今乃能五月往,我昔不得一日留。吳娃合曲風度舫,越女浣紗云滿頭。燕趙緇塵都洗盡,荷花深處薦瓊舟。
圣主勤勤欲措刑,何嘗黷武愛興兵。四方罷貢傷生物,愈見仁恩浹有情。設牧端因饗鬼神,大亨亦為養賢人。掄材祈福緣何事,只為蒼生不為身。滹沱麥飯出匆匆,禁臠天廚未必豐。若使平安能念此,铏羹土塯古人同。嗟見時人大侈生,八珍同聚一杯羹。若知過口成污穢,何用留心事割烹。物因相勝還相啖,弱者多為強者亨。勿謂天教充食類,斯人豈為虎狼生。二膳朝朝飽即休,何須嗜殺苦營求。魚蝦蟹蛤皆微細,數百方能滿一甌。飛潛蠕動盡貪生,就死無辜或自鳴。只可為親甘旨具,自家口腹莫頻亨。戒殺當知有數端,聞聲見死敢加餐。居家自作專因我,雖美還應下箸難。
執手交期終此地,生游勝事起今年。烏紗一幅青天下,畫楫雙支綠水前。
藹藹嘉樹林,繁陰散華第。俯看雨露滋,仰見云煙翳。昔人手中植,歲月今莫計。寸根蟠地維,尺干起天際。物理庶可廣,人心貴能繼。勖哉賢子孫,積善期弗替。
居閑無世慮,塊獨守吾廬。病起方除藥,行來暫閱書。秋花慰岑寂,老發任蕭疏。何事馳驅者,無心賦遂初。溪邊成小隱,竹里結茅廬。養鶴憂無料,盟鷗喜有書。山深寒到早,門靜客來疏。風俗饒淳樸,游心太古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