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宋澥處士之長安
簪笏盈門獨紉蘭,臥龍潛在八龍間。
鸰原任說朝賢貴,鶴氅惟稱處士閑。
靜按仙經燒大藥,狂挨僧壁畫遙山。
老郎見作歸休計,分取圭峰并掩關。
簪笏盈門獨紉蘭,臥龍潛在八龍間。
鸰原任說朝賢貴,鶴氅惟稱處士閑。
靜按仙經燒大藥,狂挨僧壁畫遙山。
老郎見作歸休計,分取圭峰并掩關。
達官顯貴滿門,你卻獨愛如屈原般持守高潔。你如臥龍潛藏在眾多才俊之間。即便兄弟貴為朝中賢達,你卻只愛身披鶴氅,享受處士的閑適。你安靜地依照仙經煉制丹藥,還曾肆意地在僧房墻壁上畫遠山。老郎我已打算歸隱,愿分取圭峰之地,閉門隱居。
簪笏:古代官員的冠飾和手板,代指達官顯貴。紉蘭:出自屈原《離騷》“紉秋蘭以為佩”,比喻保持高潔的品德。
臥龍:比喻隱居或未露頭角的杰出人才。八龍:這里指眾多才俊。
鸰原:出自《詩經·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代指兄弟。朝賢:朝中的賢達。
鶴氅:用鶴羽制成的外套,為古時隱士常穿的服飾。
大藥:道家的丹藥。
圭峰:山名,常為隱居之地。掩關:閉門,指隱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官場的喧囂和追名逐利的風氣,詩人看到宋澥處士不慕名利、追求閑適隱逸的生活,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同時也流露出自己對這種生活的向往,可能自身也有了歸隱的想法。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宋澥處士的高潔品格和閑適生活,突出了處士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形象。其特點在于運用對比和用典,使詩歌內涵豐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對隱逸生活的追求和對高潔品格的崇尚。
王湛蓄深器,世人不能窺。大慧實若愚,人遂以為癡。可憐濟父子,同門不識之。何況隔千里,而欲求人知。
倩影姍姍緩步來,軟紅衫子稱身栽。嫣然一笑情如醉,滿院夭桃帶露開。
楓岸紛紛落葉多,洞庭秋水晚來波。乘興輕舟無近遠,白云明月吊湘娥。
繡衣有緣志沖天,談笑揮兵用命前。借箸留侯知有后,誓江祖逖勇居先。一時蛇豕俱風靡,萬灶貔貅解甲眠。如此賢勞端為國,詠歌當見太平年。
憶昔客吳山,門對萬松嶺。松下日行游,況值長春景。朅來臥窮海,時秋枕席冷。還同泣露蛩,唧唧吊宵永。豈無棲泊處,寄此形與影。行矣臨逝川,前途無由騁。以之懷往年,一念詎能靜。
三間老屋故江東,琴鶴人天各轉蓬。一寸溺灰同此劫,百年海客異鄉風。不辭咥虎林泉下,長痛生靈羿彀中。屢折民肱無九轉,壺翁朝暮作狙公。
吹起春風若有馨,指工妙處擅丹青。瀛洲勝地曾聞種,西子妝馀或起靈。幸入筵間供嘯詠,猶強枝上自飄零。安知一部天香色,不是冰魂所合形。
絕塞逢秋已覺涼,此中氣候訝非常。流金每似臨三伏,晞發真成向九陽。山煙叆叆分朝潤,草色青青敵夜霜。我亦臨流堪一笑,稽生盥浴久相忘。
賀監湖邊山斗高,水軒水塢頻抽毫。吟馀清興杳無際,揭蓬聽雨登漁舠。云門雪竇阻清賞,恍然目想心如遺。前溪后溪月上處,千山萬山花發時。
我本山中人,渴飲松下露。松肪釀春酒,和月共吞吐。一瓢甘自醉,漓薄亦不惡。澹然有真味,醲滟反成痼。常恐樽罍空,或貽友朋怒。萬里困風塵,十年負幽趣。平生陶靖節,耿耿見寐寤。初非薄軒冕,且復事農圃。難效西施顰,慮失邯鄲步。故園歸何時,委心任吾寓。
百尺亭亭翳紫苔,清陰長夏滿樓臺。風前漫作琴聲聽,白晝天池鳳鳥來。
孤標向背從地,枝頭各自精彩。堂堂妙用縱橫,誰識筆根所在。
上苑東風珂佩鳴,宮鶯初囀隔花聲。天清北口煙塵凈,云去西山雨雪晴。畿甸居民瞻奉使,衣冠國子拜先生。漢家張趙何須數,待看皋夔致太平。
似割柔腸深幾許。影事前塵,枕上來還去。無我無伊都夠苦,思量早被姻緣誤。雨散碧天云片縷。靈鵲牽情,星侶愁歸路。終勝人間無聚處,重疑地下相思否。
巖谷素華積,禪房朝倚闌。為憐珠樹麗,宛坐雪山寒。白以空為色,冰因凍作乾。太陽休見恐,生滅本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