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直偶題
兩朝書命媿無才,謾逐詞臣侍玉階。
病似相如多避事,拙于方朔少詼諧。
命奇只合先休退,道在何妨更卷懷。
白首猶期議封禪,一隨鑾輅見燔柴。
兩朝書命媿無才,謾逐詞臣侍玉階。
病似相如多避事,拙于方朔少詼諧。
命奇只合先休退,道在何妨更卷懷。
白首猶期議封禪,一隨鑾輅見燔柴。
我愧于在兩朝都擔任撰寫詔書之職卻并無才華,只是徒然地跟隨詞臣們侍奉在玉階旁。我像司馬相如一樣多病而常避開事務,又像東方朔一樣笨拙缺少詼諧風趣。命運奇特只適合早早辭官退隱,堅守道義又何妨再收斂鋒芒。到了白發蒼蒼時還期望能參與議論封禪之事,跟隨皇帝的車駕去見證燔柴祭天的儀式。
兩朝書命:指在兩個朝代擔任撰寫詔書的職務。
謾:徒然。
詞臣:指文學侍從之臣。
玉階:宮殿的臺階,借指朝廷。
相如:指司馬相如,他常稱病不參與政事。
方朔:指東方朔,以詼諧幽默著稱。
卷懷:收斂、隱藏。
封禪:古代帝王在泰山舉行的祭祀天地的大典。
鑾輅:皇帝的車駕。
燔柴:古代祭天的儀式,燒柴祭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兩朝”推測,詩人歷經兩朝為官,可能在任職期間,因自身身體狀況和才能的自我認知,對仕途有了復雜的情感。當時或許處于政治相對穩定時期,朝廷有封禪等重大活動,引發了詩人的感慨與期待。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抒發自身在仕途上的復雜情感,既覺自己無才多病,又渴望參與朝廷大事。其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突出地位,但展現了古代官員復雜的心理和對朝廷的忠誠。
珠亡忽震蛟龍睡,
軒敝寧忘犬馬情。
親拾寒瓊出幽草,
四山風雨鬼神驚。
久飫福臺新詠好,
來從海外聽韶韺。
眼中人物皆金箭,
不負東坡是此行。
花麗水疑染,
水清花欲燃。
滄浪無限意,
好在釣漁船。
亂離誰意有新春,
共醉春盤能幾人。
但道沙場無匹馬,
便驚羅綺總爭新。
名園不羨辟疆同,青瑣郎扶白發翁。
盤上生蒲皆九節,花邊調鶴似雙童。
干霄慣灑湖州墨,卜夜還談碣石風。
舊客肯教狂阮籍,獨持清賞就王戎。
韋曲花開即共娛,杜陵佳句不應孤。
舊來好事今能否,中有高堂天下無。
酒密歌長寒易借,□深樹曠月全鋪。
愿逢直省多休暇,又度春風白玉壺。
宰官何事絳紗帷,斗酒燕歌愴別離。
已籍才名成宅相,不將經術負明時。
七閩弦誦清漳郡,六代風流小謝詩。
君息天池還北徙,圖南千里是前期。
舊竹茶山宅,新松南澗墳。
閒風與識面,老我及夫君。
瘦馬政長路,哀鳼仍莫云。
雖然當努力,亡奈復離群。
白云寂寂水潺潺,
云出無心水自閑。
云水不知人換世,
至今依舊滿溪山。
只合清江坐釣磯,等閒誰遣著朝衣。綠陰門巷青繩路,心逐南云一片飛。
小閣垂簾相對紅,窄衫低帽一叢叢。歸來有語那能記,坐倚東風憶夢中。
心有子云好,時名真可嗤。買書饒破錦,甃井得殘碑。食古從蟫化,藏山問鶴知。故人隔江水,空復鹿門期。
我從閩中來,
子向閩中去。
客里送客行,
茫然動情緒。
關河?影寒,
野店雞聲曙。
莆陽文獻地,
風塵杳無處。
到日春正和,
榕陰滿庭樹。
桃杏匆匆都過卻。海棠簾外,又破胭脂萼。整日風欺和雨掠。無情最是天公虐。
況復綠窗人作惡。客去天涯,何處堪棲托。野店殘燈村釀薄。征衫濕透難溫著。
白萍紅蓼碧江涯,
日暖雙雙立睡時。
顧揭金籠放歸去,
卻隨沙鶴斗輕絲。
一雨秋涼爽氣新,秋聲栗栗轉傷神。根株半載培多少,倏忽流光不待人。
刊刪理障覓天根,心體昭昭會一原。歲暮更宜深燕養,莫埋書冊動風幡。
觀云聽雨逐番新,清晝綠蔭更可人。滿眼個中無限趣,當窗憩久樂天真。
心遠不妨車馬過,地偏漸聽月風來。參差竹木皆清景,唯有梅枝手自栽。
大禹圣人惜寸陰,嗟我悠悠老已侵。七年病蓄三年艾,猶勝龍鐘轉陸沉。
硬著脊梁休放肩,肩挑重負路漫延。生前氣力無停歇,一息奄奄尚向前。
寤寐前修相感深,一巾衣缽此傳心。叮嚀莫問如來界,本體工夫在此尋。
天下無如聞道樂,人間惟有養心高。煙花過眼須臾滅,明德馨香萬古牢。
逆境須同順境寬,熟仁堅志這中觀。英雄何限經坷坎,一片精光本自完。
老年隨分做工夫,黃卷靜披世味無。倦整池邊春睡足,憑欄遙看鳥相呼。
此身終老太平年,何事修真顛倒顛。但得開顏隨日賞,醉眠花下也神仙。
野花幽草滿庭除,生意綿綿接太虛。獨坐空齋無一事,呼童三徑樂教鋤。
何思何慮只寂然,由來習靜類修禪。一去無多路□□,直啟玄關叩洞天。
此老絕蕭灑,
久參曹洞禪。
胸中有丘壑,
左手取山川。
樹小風聲細,
巖深日影圓。
江湖不歸客,
相對一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