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江仁智亭
蘭江江上亭,仁智稱為名。
山色曉爭出,水光秋更清。
微風飄復斷,好鳥過還鳴。
曾伴陶公醉,疊聞漁唱聲。
蘭江江上亭,仁智稱為名。
山色曉爭出,水光秋更清。
微風飄復斷,好鳥過還鳴。
曾伴陶公醉,疊聞漁唱聲。
蘭江邊上有一座亭子,以仁智來命名。清晨山間的景色競相展現,秋天的江水波光更加清澈。微風時斷時續地吹拂,美麗的鳥兒飛過還發出鳴叫聲。這亭子曾陪伴著像陶公那樣的人沉醉其中,還多次聽到漁人的歌唱聲。
蘭江:水名。
仁智:出自《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這里指亭子命名體現對山水的感悟。
陶公:一般指陶淵明,這里借指高雅之人。
疊:多次。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描繪的山水美景和閑適氛圍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游覽蘭江時,被當地的景色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和平的時期,詩人有閑情逸致欣賞山水。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蘭江仁智亭周邊的山水風光,突出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的敏銳感知和細膩描繪。
鶯去春如夢,梅黃雨尚癡??煽懊麋R里,獨自畫蛾眉。
壯心未分逐流年,衰鬢從渠眾目憐。卻恨詩情消減盡,語言枯淡到中邊。
林下伊人舊盍簪,名山有約事清談。旃檀長者今何在,月滿長空水滿潭。
恰遇關關唱葦青,翻將往事著伶仃。王雎縱是多情語,愁壓眉時不忍聽。
申國家庭作世程,教兒元不為肥輕。高堂鶴發需榮養,捧檄歸來一笑生。九霞斟玉醉淋漓,芝草瑯玕青鹿肥。庭下阿兒壽慈母,簪花拜舞笑牽衣。春風霞袂玉堂前,綠發童顏謝自然。令子重孫拜家慶,阿?迎笑擲金錢。千鐘三釜異甘酸,此事難同肉眼看。多少有羹無母遺,只雞羞饌亦檀欒。一官羈縛阻稱觴,千里歸來足力強。潘令閒居元不惡,摘蔬沽酪釣池塘。六詩稱壽祝期頤,子和孫書更兩宜。四世相看真樂事,他年補作白華詩。
塊坐蕭齋廢短筇,一春長在雨聲中。野花留得春光在,無數青山玉雪叢。
政須洗耳聽新篇,業已扁舟學計然。潔己庶幾堪諫主,力田未必愧逢年。菑畬之業平心地,金石之交只在天。舞殿歌臺從冷暖,此心如月一嬋娟。
歸客金陵道,霜帆夢鏡湖。天秋水衣斂,海曙日輪孤。幔卷波紋縠,舟凌露藻珠。潮平光稍白,風定浪還無。清映冰花薄,澄涵錦樹鋪。鳥來分水碧,人去亂汀菰。賀監風流在,臨風酹一觚。
綠葉何裊裊,寒梢直不灣。若個蘆花渚,漁翁少釣竿。
為問青田子,峰看太鶴寒。著書深閉戶,謝客懶彈冠。聲律歸陳玉,風流笑謝安。詩傳題鳳意,客棹渺龍灘。
都門爭御袞衣頻,又見中朝錫服新。光奪彩云搖劍佩,喜傳丹陛動簪紳。尚方篋笥優承詔,五色文章穩稱身。明到集賢歡晝錦,白衣誰道是山人。
對客揮毫易百篇,今人尚論古誰賢。亂投野雀焉知璧,渴飲清江豈辯泉。文忌十聯窮石鼎,時來萬選中青錢。尚憂三十年來事,且共閑吟聳瘦肩。
都護行邊日,胡天雪正飛。朝傳青海檄,暮解白登圍。龍虎行韜略,風云入指揮。何當請長組,生系犬戎歸。
九葉揚朱起大川,南都靈氣未為偏。中原撥亂三千甲,反距興王二百年。白水午風高欲雨,赭陽春草綠生煙。赤符亦似皆神物,豈有沱河不必船。
山頭鳳鳴求其凰,山前家家背鳳筐。竹花結實未忍食,刀耕火種五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