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公院五詠:凈土堂
結習自無始,淪溺窮苦源。
流形及茲世,始悟三空門。
華堂開凈域,圖像煥且繁。
清泠焚眾香,微妙歌法言。
稽首愧導師,超遙謝塵昏。
結習自無始,淪溺窮苦源。
流形及茲世,始悟三空門。
華堂開凈域,圖像煥且繁。
清泠焚眾香,微妙歌法言。
稽首愧導師,超遙謝塵昏。
從無始以來就有種種積習,沉淪溺沒在窮苦的根源。托形轉世來到這個世上,才領悟到佛教的三空法門。華麗的殿堂開辟出清凈佛域,佛像光彩奪目且繁多。清涼中焚燒著各種香,輕聲吟唱著精妙的佛法之言。我向導師稽首行禮深感慚愧,愿遠遠地擺脫塵世的昏暗。
結習:指積久難除的習慣、嗜好。無始:佛教語,指時間無起始。
淪溺:沉淪沉溺。窮苦源:指苦難的根源。
流形:指托形轉世。三空門:佛教語,指空、無相、無作三解脫門。
凈域:指佛國、凈土。
清泠:清涼。法言:佛法之言。
稽首:古時的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導師:指佛。
超遙:遙遠。塵昏:塵世的昏暗
這首詩是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所作。當時他身處逆境,內心苦悶,便從佛教中尋求精神寄托。巽公院是永州的一座寺廟,凈土堂是寺中的建筑,詩人在此接觸佛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佛法的領悟和對解脫的追求。其突出特點是將自身感悟與佛堂景象相結合,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體現了柳宗元被貶后思想的轉變,豐富了其作品的內涵。
褰裳拂煙霧,竦身青云間。浮丘何處來,接上嵩高山。云梯躡青壁,金澗流潺湲。其前為天柱,頗象承露磐。石脂鏘然下,味如玉漿寒。颯颯仙館中,飲之生羽翰。道逢四五公,授我青瑯玕。碧落空歌長,飆車逝難扳。攜手千秋期,稅駕何時還。峻極惟嵩峰,二室東西翼。漢柏當其陽,后隱少林壁。玉岫冒青霞,朱巖表瓊石。使者持節來,云中二龍白。顧謂李少君,太乙召為客。王烈得赤文,惟有嵇康識。飛舉忽上征,名記丹臺籍。縹緲笙鶴音,相迎此山側。羽節夾道行,斑麟去無跡。吾將采三花,還山煉金液。
巖楸落盡雁來稀,旅邸琴書鎖翠微。秋色夜隨明月入,鄉心時伴白云飛。袁安嶂里惟耽酒,王粲樓前未拂衣。南粵樓臺何處是,牡丹亭上暫忘機。
滿天風雨夜蕭蕭,愁坐空床嘆寂寥。一卷離騷三致意,幽魂渺渺莫能招!嘖嘖賢聲遍里閭,果然論定蓋棺馀。最傷心處妝臺畔,無復添香伴讀書。生前每恐白頭吟,一病方知結發心。半載累卿眠食廢,更從何處答情深!愿結同心到白頭,豈知故劍更難求!可憐碧海青天夜,獨臥空房對女牛。中路分離事豈知,那堪舉案憶齊眉!傷心月落烏啼夜,正是鰥魚夢醒時。
初垂彩艾迎新節,復結香茅致百祥。就日望云皆善祝,圣人洪算與天長。
有景榮千巘,無私瑞九垓。水精排瓦礫,天庫委瓊瑰。
林間鞠蹴蠻兵戲。球拋木末從高墜。猴子慣偷桃。無梯緣樹梢。頭顱堅似鐵。髓露肌膚雪。珍重海南杯。還須象箸陪。
春雨如賢才,年來見愈少。跋扈惟春風,力吹白日小。
驅車晦朔改,首路軌轍長。行役屆三川,日夕及洛陽。遐征息徒御,眇默感星霜。西盻嵚崟嶺,東眷梁陳疆。河朔異風壤,伊谷絕津梁。崇芒郁嵯峨,鴻流浩茫洋。緬想東都盛,曠野莽可傷。故國喬木悴,高墳華黍荒。不必雍門嘆,吁嗟熱中腸。修名愧不立,蓬心互旁皇。佇立萬里客,關山鴻雁翔。步出平城門,三市紛已暮。巖峙虎牢關,威夷成皋路。煌煌京洛中,冠蓋競馳騖。企跡紫闥云,揚芬蘭臺霧。豈必子公力,猥荷夷門顧。虛薄罕時才,嘉招忝西赴。名位故自卑,獻納寧可遇。引領景運開,奔湊銅龍步。握管靦英髦,彈冠謝交故。龍辱誰可驚,衡茅尚吾素。千金慚非駿,五石偶同瓠。何當奉簡書,歸事東菑賦。
蒔藥移花撰石名,稍加心匠可經營。天真不假人為力,綠樹啼鶯一兩聲。
亂水明明原上村,金沙路接白沙痕。燈藏石塔遙穿牖,鐘出山樓近到門。鳧為藻牽原自樂,鶯知花謝欲無言。年來不讀英雄傳,抱甕林中且灌園。少年賣畚事康卑,出入南陵郭外溪。自昔家空漁浦上,于今人老柵塘西。浮煙直港乘槎小,斜日疏籬曬網低。向夕烹魚誰可問,山廚不見舊山妻。幽居敢謂謝玄暉,茅舍蕭條自掩扉。歲月獨憐青竹杖,水云元傍蒼苔磯。沙昏宿鷺愁饑立,草腐新螢學暗飛。往事十年俱莫問,淚痕唯有舊牛衣。蚤年長自望飛騰,老去安居戀秣陵。傍水深籬無過客,隔堤高閣有閑僧。床頭宿酒開何用,石上殘棋了未曾。晚食秋來那可供,稚兒齊整豆花?。
只說梅花似雪飛,朱顏誰信暗香隨。不須添上徐熙畫,付與西湖別賦詩。
凝膏冷爓夜迢迢,籠燭鳴鸞驛路遙。殘夢迷離落何處,曉風吹過彩亭橋。
青衫落拓幾人知,又向山神寄所思。鴉點蕭疏銜夕照,雁行飄泊各天涯。泉鳴深澗桓伊逐,風卷靈旂柳設祠。獨鎮洞庭八百里,千秋砥柱障清時。
江左多人杰,城關有俊賢。紅顏乘駟馬,白首樂林泉。墨灑光東壁,詞鐫彩石巔。征途頻冀鄂,筑路暫黔川。功績甘居后,名成不炫先。清時揚政德,盛世頌民便。愛誦清新句,難酬麗逸篇。秋風桐葉落,問字過庭前。
四十明朝是,愁來酒易醺。流年杯后得,緒景句中分。寒勒孤村雪,春生大海云。浮名殊自苦,吾意欲無聞。四十明朝是,抽簪歲屢更。自貪田父日,誰妒野人名。臘肉來鄉社,春醪有弟兄。不教兒輩酌,知會減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