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田詩 其四
松菊陶潛宅,蓬蒿仲蔚家。
行游筇杖瘦,嘯傲幅巾斜。
屋小疏茅覆,門深亂柳遮。
村童迎客至,竹箒掃桃花。
松菊陶潛宅,蓬蒿仲蔚家。
行游筇杖瘦,嘯傲幅巾斜。
屋小疏茅覆,門深亂柳遮。
村童迎客至,竹箒掃桃花。
這里有像陶淵明宅院里的松菊,也有像張仲蔚家中的蓬蒿。我拄著瘦筇杖四處游賞,頭戴幅巾瀟灑自在。房屋矮小,稀疏地覆蓋著茅草;門深藏在雜亂的柳樹后面。村童迎接客人到來,用竹掃帚清掃著飄落的桃花。
松菊陶潛宅:陶淵明愛菊,宅邊多種植松菊,這里借指高雅閑適的居住環境。
蓬蒿仲蔚家:張仲蔚是古代隱士,家中蓬蒿沒人,這里表示居住環境的清幽。
筇杖:用筇竹做的手杖。
幅巾:古代男子用絹一幅束發,稱為幅巾,是一種閑適的裝扮。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處于厭倦官場或世俗生活,向往田園寧靜的階段,創作此詩以表達對田園生活的憧憬。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其特點是通過典型意象描繪鄉村景象,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非常著名,但展現了傳統田園詩的韻味。
漢水龍飛日,波澄七澤通。景陵新屬邑,天府舊行宮。弦奏薰風里,棠滋細雨中。宰官前席召,誰復首群公。
千仞岡頭一振衣,溪山相對已忘機。泉聲似□來丹壑,鳥語如歌度翠微。迢遞峰前無雁過,尋常巖下有云飛。游人日晚下山去,十里月明相伴歸。
忽忽離家十五年,每懷桑梓獨潸然。東風寒食南源路,灑飯空令憶墓田。
三載官南閩,寸心戀北闕。玉佩朝龍顏,斑衣迎鶴發。山青云自閒,梅黃雨初歇。別后天一方,相思共明月。
江深木落見蘋花,千澗秋容爾自佳。不隨秾李分春事,要接寒梅成歲華。
紫宮華宴敞春風,密樹初花日映紅。向暮酒闌香不斷,始知春在綺羅中。
徙倚河干入骨寒,小樓深坐興闌珊。歌喧稷下竽方濫,枕落邯鄲夢未安。得意文章勞狗監,爭雄心力聽羊倌。誅秦美漢都無術,詩又窮人苦笑看。
毫端收盡九秋清,凡目容窺巨海驚。別駕錦囊誇李賀,參軍石鼎續彌明。珠璣錯落交輝映,金石鏗鏘迭奏成。迷道愿君相指似,敢辭駑鈍策孤征。候蟲嘖嘖泣秋清,節物還令壯士驚。人在九原誰可作,月橫千里自增明。詩壇尚幸從盟約,句法于今識老成。自愧枯腸如罄室,只愁有債未寬征。
圖形漢宮里,遙聘單于庭。狼山聚云暗,龍沙飛雪輕。笳吟度隴咽,笛轉出關鳴。啼妝寒葉下,愁眉塞月生。只馀馬上曲,猶作別時聲。
得附官艘稱野情,碧天巖壑望中生。重圍初解韶陽堞,插羽仍馳西粵兵。幾歲干戈銷客夢,一江風雨滯王程。莫嫌老大歸山暮,松菊荒蕪賴晚成。
八里莊頭淮水長,清江浦邊楊柳黃。楚女窄靴小錦袖,醉歌竹枝行玉觴。
姬轍既東馭,群雄踰其防。夷氣熾六合,陽精黯無光。壯哉東海君,歘起垂衣裳。霸圖雖燁燁,王道終茫茫。麟經托南面,筆削嚴秋霜。至今千載下,共戴君為綱。
聞道西郊花欲燃,枝橫干挺映低天。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黃昏看木棉。
早歲京華聽越吟,聞君江海分逾深。他時若寫蘭亭會,莫畫高僧支道林。
掇芽無掘根,掘根芽必空。烏糯亦彊名,安得隳農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