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宮詞
苜蓿花猶短,昌蒲葉未齊。
更衣過柏谷,走馬宿棠棃。
逆旅聊懷璽,田間共鬭雞。
猶思飲云露,高舉出虹蜺。
苜蓿花猶短,昌蒲葉未齊。
更衣過柏谷,走馬宿棠棃。
逆旅聊懷璽,田間共鬭雞。
猶思飲云露,高舉出虹蜺。
苜蓿花還長得短小,菖蒲葉尚未整齊。換過便裝經過柏谷,驅馬疾馳夜宿棠梨。旅舍中暫且懷揣玉璽,田埂邊與民同觀斗雞。仍向往啜飲云端清露,高高飛舉超越彩虹天際。
苜蓿:豆科植物,原產西域,漢代傳入中原。
昌蒲:即菖蒲,水生草本植物,葉細長,有香氣。
柏谷:古地名,在今河南靈寶西南,傳為漢武帝微行遇辱處。
棠棃:或指棠梨樹,或為地名,此處代指途中宿處。
逆旅:旅舍,客店。
懷璽:懷揣玉璽,代指帝王微服出行時仍隱顯身份。
鬭雞:古代流行的娛樂活動,此處指與民同樂。
云露:傳說中仙人飲用的甘露,喻指超脫世俗的清逸。
虹蜺:即彩虹,雙虹稱霓,此處象征凡俗與仙域的界限。
此詩或為唐代詩人借漢喻唐之作。漢代帝王常有微行記載(如漢武帝柏谷遇困),詩中‘更衣過柏谷’‘逆旅聊懷璽’等句,或取材于此類史實。唐代宮廷詩多詠史喻今,此詩可能通過描寫帝王微行的日常場景,暗合當時統治者體察民情的政治背景,同時融入文人對超脫世俗的精神追求。
全詩以‘微行’為線索,前半鋪陳行旅細節(植物未榮、途中食宿、與民游樂),后半轉向超脫想象,既展現帝王生活的另一面,又暗含對高潔境界的向往。語言簡練,意象組合自然,是唐代宮廷詠史類詩歌的典型之作。
中圃本膏壤,始覺氣候偏。
出土蓼甲紅,近水芹芽鮮。
挑以寶環刀,登之饌玉筵。
僻遠尚含凍,安占春陽前。
造物非有意,地勢使之然。
忽驚車騎臨,乃是荊州長。
登堂語出處,陳事猶夢想。
別逾二十年,相遇今始兩。
爵位異禮數,齒發可下上。
但問我何有,而獨不愛曩。
敢告守拙愚,此道未嘗枉。
行當至峴山,羊公存廟像。
簫鼓有時奠,道德其可仰。
前山不礙遠,斷處吐尖碧。
研青點無光,淡墨近有跡。
前林橫白云,復與后嶺隔。
孤舟川上人,引望不知夕。
安得老畫師,寫寄幽懷客。
冒暑駐輪轂,徘徊北壕上。
棟宇起中央,芙蓉生四向。
今吾太守樂,慰此郡人望。
雨從昭亭來,水入句溪漲。
蜻蜓立欄角,朱鯉吹荷浪。
岸木影下布,水鳥時引吭。
心閑不競物,興適每傾釀。
薄暮詠醉歸,陪車知幾兩。
高高空山木,枯死不中材。
寧答厚地力,歲久為朽灰。
昂藏儒家子,五十殞蒿萊。
空負執卷勤,明月不頷顋。
一芥祿未及,九泉無復開。
人世有若此,愚智曷論哉。
榴枝苦多雨,過熟坼已半。
秋雷石罌破,曉日丹砂爛。
任從雕俎薦,豈待霜刀判。
張騫西使時,蒟醤同歸漢。
壞衣削發遠塵垢,蛇祖龍孫生屋后。
不等渭川千戶侯,尺椽片瓦何嘗有。
方丈東頭一畝余,中軒四面無窗牖。
青瓊作枝鈿為葉,丹鳳未食蒼鼠走。
細藤織榻白晝眠,寢濃鼻息如雷吼。
世間百事不歷心,門外寒流徹溪口。
蒼山過秦梁,山盡見川陸。
下馬古成都,訪壟得喬木。
掃籜開奠席,隕淚濕俎肉。
當時相如歸,徒自盛車轂。
不問有是為,事乃今古獨。
還因問耆舊,亦莫遺隠卜。
荒祠古柏下,殘月杜鵑哭。
憑君約史筆,書作西來目。
青青椶櫚樹,散葉如車輪。
擁萚交紫髯,歲剝豈非仁。
用以覆雕輿,何憚尅厥身。
今植公侯第,愛惜知幾春。
完之固不長,只與薺本均。
幸當敕園吏,披割見日新。
是能去窘束,始得物理親。
舊馬十年跨,老劣多緩行。
新駒三萬錢,頗愛舉蹄輕。
不使異芻秣,均養存其情。
君門趨早朝,風勁力已生。
遠水未生凍,輕舟歸大梁。
岸回初向月,篙滑始霑霜。
清世豈淹俊,上公存薦章。
行應重對策,莫愧漢賢良。
蹉跎四十七,腰間始懸魚。
茜袍雖可貴,發短齒已疎。
兒女眼未識,競來牽人裾。
不知外朝眾,君恩慙有余。
三年守廬次,兩回來澗邊。
臨塘愛魚樂,近竹見人賢。
今我西歸日,逢君小隠年。
重將車馬去,驚起野鷗眠。
平生好書詩,一意在抱槧。既無鈌云劍,身世遭黮黭。
恥游公相門,甘自守恬淡。妻孥每寒饑,內愧劇剜憯。
時頼二三友,乞米慰窮慘。雖然情懷惡,亦未廢誦覽。
如負會稽辱,欲雪效嘗膽。作文持與人,百不得一頷。
圣猶嗜好殊,獨取菖蒲歜。我愚希六義,將使鬼神感。
譬彼捕長黥,區區只持窨。青天掛虹霓,踴跂不可擥。
太華五千仞,妄學巨靈撼。幸且同蛙黽,近樂在井坎。
蒼發況種種,存非衛髦髧。吳侯瑯玕姿,而來視亂菼。
鳳皇五色毛,曷羨未翅蝻。染夏有正采,安用此淺黲。
乃知叔度陂,萬頃見澄澹。孟軻患為師,薄劣亦何敢。
昭亭潭上水,下與九江通。
去客解輕舸,落潮乘順風。
回頭迷遠樹,沒背見飛鴻。
寂寞還蓬巷,桓彝宅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