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秋懷
疇昔共登仕
爾來三十秋
常晞絲繩直
竊恥鴟夷柔
蹄涔學巨海
螘垤依崇丘
行之不自疑
親寡憎怨稠
于今不亟去
淪胥恐同流
努力買良田
遠追沮溺游
疇昔共登仕
爾來三十秋
常晞絲繩直
竊恥鴟夷柔
蹄涔學巨海
螘垤依崇丘
行之不自疑
親寡憎怨稠
于今不亟去
淪胥恐同流
努力買良田
遠追沮溺游
從前一同入仕為官,至今已過去三十個春秋。常常仰慕絲繩般剛直的品格,私下里恥笑鴟夷酒囊似的圓滑。像蹄印積水妄圖效仿大海,如螞蟻土堆攀附高山。行事堅守初心不自我懷疑,卻因親友寡少招致諸多憎怨。如今若不趕快離開官場,恐怕會隨波逐流一同沉淪。努力購置良田,追隨古代隱士長沮、桀溺的足跡。
疇昔:從前,往日。
晞(xī):仰慕,向往。
鴟夷(chī yí):皮制的酒囊,可隨意伸縮,此處比喻圓滑世故之人。
蹄涔(tí cén):馬、牛蹄印中蓄積的水,比喻微小、淺薄。
螘垤(yǐ dié):螞蟻做的小土堆,亦指微小之物。螘,同“蟻”。
淪胥:相率陷入(困境)。
沮溺:指長沮、桀溺,春秋時期的隱士,見《論語·微子》。
此詩應創作于詩人仕途后期,歷經三十載官場生涯,因堅守剛正品格而遭同僚排擠、親友疏遠,深感官場風氣與自身志向相悖,故生歸隱之念時所作。
全詩回顧三十年仕途經歷,以“剛直”與“圓滑”的對比,揭露官場傾軋;借“蹄涔”“螘垤”自喻渺小堅守,最終以“買良田”“追沮溺”表明歸隱決心,反映了詩人對官場的失望與對高潔品格、田園生活的追求。
才到松陵即是家,擎空皎月瑩無瑕。 自須臺上分明看,擬欲呼仙泛海槎。
才到松陵即是家,參天檜柏古槎牙。 杖藜終日頻來往,不羨堤邊呼筑沙。
才到松陵即是家,仙翁詩句發天葩。 鈍才不及賡余韻,留取時時罩碧紗。
才到松陵即是家,故園喜聽雀喳喳。 上人只為貪風月,蠻觸交爭笑爾蝸。
才到松陵即是家,民間何處不桑麻。 欣欣老稚迎門笑,斗酒相歡亦孔嘉。
才到松陵即是家,茅堂萬竹綠交加。 午窗睡起無他想,坐看圍棋到日斜。
才到松陵即是家,便須洗盞泛流霞。 軟紅塵里風波惡,不似江艫與海槎。
秋風吹到江村,正黃昏,寂寞梧桐夜雨不開門。 一葉落,數聲角,斷羈魂,明日試看衣袂有啼痕。
才到松陵即是家,滿堂佳客滿園花。 看花揖客須清賞,休向人間俗子夸。
才到松陵即是家,樓高不管綠楊遮。 有書萬卷時翻弄,千古興亡幾嘆嗟。
才到松陵即是家,三清閣下寂無嘩。 小臣愧乏絲毫報,深炷爐香靜點茶。
河橋數株柳,偏受東風多。 柔條慎扔折,生意全天和。
春秋思報本,忠孝原有祠。 儀物修孔時,擊鼓吹豳詩。
晨昏禮法供,擊鼓齊七眾。 堪笑木蘭僧,飯了空聲送。
夜深展書讀,伊吾聲比屋。 掩映杖頭光,穿破西園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