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常挽歌二首 其二
秀眉無足驗,
結轖遽為災。
鄉曲三年別,
江山萬里回。
林閭飛旐入,
書劍逐舟來。
墳草枯還綠,
重泉不復開。
秀眉無足驗,
結轖遽為災。
鄉曲三年別,
江山萬里回。
林閭飛旐入,
書劍逐舟來。
墳草枯還綠,
重泉不復開。
秀美的長眉并不能驗證長壽,車駕突然遭遇災禍令人傷懷。與家鄉鄉鄰分別三年,跨越萬里江山才得歸來。林間里巷靈旗飄飛而入,書劍隨船伴其歸程。墳前衰草枯了又綠,九泉之下卻再難開啟。
秀眉:古人以眉長為壽相,《詩經·豳風》有'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結轖(jié sè):車軸兩端的金屬鍵,代指車駕;
遽(jù):突然;
旐(zhào):古代畫有龜蛇圖案的喪旗,用于出殯;
重泉:指地下,代指墓穴。
此詩為挽悼友人張元常而作。推測張元常或因意外(如車馬事故)早逝,詩人在其離世后返鄉料理后事,見靈旗入巷、書劍歸舟,觸景生情寫下此詩,表達對友人驟然離世的痛惜。
詩以'秀眉無驗'起筆,直指生命無常;繼寫歸鄉、喪儀場景,最后以墳草榮枯反襯重泉永閉,層層遞進抒發哀情。語言平實而情感深摯,是唐代挽歌中質樸傳情的佳作。
沙涌清夜月,曾照宋行宮。未抵黃龍府,空悲白雁風。丹心思蹈海,正氣化成虹。若遂厓門愿,吾鄉有大忠。
乘興飄搖一葉舟,閬仙許我過齋頭。青氈趺坐翻書帙,白眼斜看醉酒甌。樹隱蟬聲方噪暑,風生羽扇忽驚秋。歸來不盡登臨意,何日聯翩續壯游。
伐鼓下淮津,川光回暮色。數峰云間青,一鳥沙上白。悠悠水驛浮,飐飐風帆側。舟人不敢停,知我歸朝客。
乍上瞻臺氣象新,曈昽欲向此沉淪。天留隅角舒游目,霧漫青齊失素塵。東海苦輸行旅腳,長風愛惜轉蓬身。憑高一嘯煙波亂,我亦蓬萊島上人。
繡閣鎖重門,攜手終非易。墻外憑它花影搖,那得疑郎至。合眼想郎君,別久難相似。昨夜如何繡枕邊,夢見分明是。
紅塵不到白云關,洗耳清溪萬慮閑。一自風瓢捐棄后,惟夜留月照箕山。
幾葉開筜谷,蕭疏已作秋。筆端煙雨態,爭向管姬求。
永嘉鮑生弈者師,十七人間當國手。丁夘橋頭遇楊相,籍甚文章呼小友。吳中好事家請謁,往往巾屨羅其牖。越機阿錫秦復陶,一酌叵羅并為壽。其鄉李子雖后出,別有神機暗中授。便付建安難甲乙,晚似黃池互先后。十年落魄江湖間,刺上姓名垂欲朽。邇來冠蓋頗塵俗,自挾朱門酒肉走。野人罷鍛銅池旁,落日柴荊許君扣。隱囊紗帽炯相照,小簟疏簾時所有。欲行大白即苦辭,鮑生昨者死以酒。又言于世無所愿,愿得吾詩良不偶。吾詩寂寂更類汝,縱奇豈入時人口。不龜未免洴澼絖,一賭也得宣城守。男兒有酒須飲棋且著,試問鮑生今在不。
我憑汝力,汝得我立。汝我兮同心,不可轉兮匪石。絕夷險以進止兮,遵先賢之遺軼。行終古而勿替兮,挈斯人以躋乎峻極。
同官同事復同宗,我與而翁道亦同。翁有佳兒信麟種,回看豚犬但心恫。
絳闕清都一念通,沛然甘澤瀉層穹。天心會與人心合,國事尤須歲事豐。秋水陡添江上碧,朝陽卻照棟間紅。精誠自可驅雷雨,安用區區致八公。千里溝塍派脈通,挽回樂歲賴高穹。風雷借助不勞力,粳稻有期成屢豐。枕上醉魂清夢想,枝頭嘉果濕猶紅。旅居又喜逢穰熟,地主端疑是鄭公。
頂分如兩髻,簪長驗上頭。投杯如欲轉,疑殘已復留。
秦祠稱五畤,漢祀表三乾。岳外豈無岳,天中信有天。神靈前代著,統系后人傳。北帝元君北,玄冥本號玄。麇城開舊國,楚史讀遺編。猶記神農世,何遺凈樂篇。真人昔內靖,紫極映南躔。助順龜蛇應,揚威風雨旋。洪濛功始顯,冥漠理能宣。儀衛宸居設,丹青圣慮全。幡幢懸碧落,樓閣下秋煙。弱水通襄漢,昆丘隔市廛。嗟余瞢大道,來此叩真詮。
胸中云夢本無窮,合是人間老畫工。常恨無因繼三絕,倩人拈筆寫胸中。
三年竄逐去荊州,豈料重為此寺游。鐘鼓山林渾好在,獨驚老子雪蒙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