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楊子華閣老使君
吾丘不樂直承明,固請分符關外行。
賜冊最榮批鳯尾,離群獨恨出龍城。
壯謀欲負腰間組,愁思空搖塞外旌。
塵土滿衫頭半白,一聞班馬不勝情。
吾丘不樂直承明,固請分符關外行。
賜冊最榮批鳯尾,離群獨恨出龍城。
壯謀欲負腰間組,愁思空搖塞外旌。
塵土滿衫頭半白,一聞班馬不勝情。
吾丘先生不喜歡在承明殿當值,堅決請求到外地任職。獲得皇帝賜冊是無上的榮耀,可離開同僚獨自前往塞外卻令人遺憾。您身懷壯志想施展腰間印綬的權力,可愁緒卻只能在塞外的旌旗間空自飄蕩。您衣衫沾滿塵土,頭發半白,一聽到離別的馬鳴就難以抑制情感。
吾丘:古代復姓,這里代指楊子華。
承明:漢承明殿,在石渠閣外,為朝臣值班休息之處,后泛指朝廷。
分符:指帝王封官授爵,分與符節的一半作為信物。
賜冊:皇帝賜予的冊命。
鳯尾:指詔書,因詔書結尾形狀如鳳尾。
龍城:泛指邊塞要地。
腰間組:指腰間的印綬,代表官職權力。
班馬:離群的馬,后指載人遠離的馬。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楊子華閣老使君可能因不滿朝廷現狀或想在地方施展抱負,請求到外地任職。詩人與楊子華關系較好,在其離京前往塞外時,寫下此詩表達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離京赴任的復雜情感。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意象營造出獨特意境。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古代文人之間的情誼和對仕途的感慨。
萬卷曾看秘閣書,兩驂遙駕地曹車。才通國計人俱羨,名在詞林眾不如。潞水夕波明畫幰,淮山春草映華裾。忘年卻話論交晚,執手臨岐思有馀。
多生垢習消磨盡,一念定光空五蘊。尚能弄筆戲題詩,如鐘殷床有馀韻。南臺煙靄隔重灘,城廓遙應認剎竿。湘西六月失三伏,一枕窗風午簟寒。年來懶復嫌山淺,更欲移庵藏僻遠。又思喧寂不相妨,臥念當年三語阮。鏡里朱顏豈長對,歲月去人寧少待。是身已作夢幻觀,肯復經營此身外。議郎材志堪逆鱗,笑談解生寒谷春。會看為天作喉舌,愿聽高風淮海濱。要知未必與世合,載之詣世世不答。譬如瓶中有澠淄,雖與世混終不雜。
手種秋風碧玉成,花開如粟水沉驚。人間商略年年事,到底其如一字清。
今年年豐谷差賤,白米應饑翳桑夫。飛蝗是處有遺孽,未省臘前能雪無。
晴,簾里繁花照眼明。春長在,梁孟樂承平。
拜夕憐青瑣,飛霜獨犯顏。長留忠膽在,不惜壯心閒。圣主恩波渥,逐臣鄴下還。賜環應有日,那得戀東山。
千古騷人一例同,四時節物動幽衷。為將綺夢攜詩牘,漫遣春光入酒盅。顰黛自隨煙聚散,碎萍各逐水西東。繁華畢竟吹搖盡,珍惜日邊飛絮紅。
送爾出關門,潮生野渡喧。離心數行雁,愁思一聲猿。月暗迷前浦,林疏見遠村。今宵燈影里,相憶倍銷魂。
曉日都門動別顏,河橋新霽水潺潺。濯纓不負平生志,問學初升太學班。奮跡幾時來桂苑,計程三日過榆關。東藩幕府今何似,目斷孤云送子還。
亂石吹云出曉溪,又隨流水到春畦。無心夢到商林去,自在山中足一犁。
天一云衣無定態,眼中時事休驚。年來鐘鼎到書生。一麾仍出守,五馬看專城。千古金陵佳麗地,中郎素有先聲。一江春浪暮煙平。此身眠食外,萬事總虛名。
山泉野飯聊今夕,金谷銅駝非故時。隨緣自有數椽足,題儉真成一字師。
南陽武當天下稀,峰巒巧避山自迷。青天飛鳥不可度,但見萬壑空煙霏。山不知人從太古,白云飛來天作主。旌旗明滅漢陽津,幾閱東西互夷虜。老人住此今百年,自言三世絕人煙。往事不聞宣政后,初心欲返羲皇前。脯鹿為糧豹為席,竹樹蒼蒼歲寒國。天分地拆保無憂,怪見北風山鬼泣。一聲白雁已成擒,回望丹梯淚滿襟。傳語桃源休避世,武陵不似武當深。
上下荊淮劍氣雄,進擔全蜀凜英風。將壇歃血金湯志,白腹填天竹帛功。治法征謀關世道,精忠定力簡皇衷。傷哉生出瞿塘險,翻落黃粱一夢中。
冶城風雨送秋森,萬壽嵩呼五夜心。帝座仰瞻天共遠,主恩遙荷海同深。容臺禮樂虛南北,建業江山自古今。龍輦鳳旌回首地,似聞韶濩奏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