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章伯鎮
南上湘潭誰記初,北還宣室受厘余。
共憐賈傅才無敵,真作揚雄老著書。
調笑群騶饑欲死,去來千騎樂何如。
洞庭木下鱸魚熟,三嘆新詩重起予。
南上湘潭誰記初,北還宣室受厘余。
共憐賈傅才無敵,真作揚雄老著書。
調笑群騶饑欲死,去來千騎樂何如。
洞庭木下鱸魚熟,三嘆新詩重起予。
當初南去湘潭有誰還記得呢,如今北返宣室接受祭神之福后。大家都憐惜賈誼那樣才華無敵的人,真的像揚雄一樣到老專注著書。戲笑著看那些侍從餓得要死,往來有眾多車馬跟隨是多么快樂。洞庭湖邊樹葉飄落鱸魚正肥美,再三感嘆你這首新詩啟發了我。
南上湘潭:可能指被貶往南方湘潭等地。
北還宣室:宣室是漢代未央宮前殿正室,這里表示北返朝廷。受厘,漢代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祭祀或親自祭祀,祭后把祭余之肉歸致皇帝,以示受福,稱受厘。
賈傅:指賈誼,西漢著名政論家、文學家,才華出眾卻仕途坎坷。
揚雄:西漢末年文學家、思想家,晚年專心著書。
群騶:指侍從。
洞庭木下:出自屈原《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描繪秋天景象。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內容推測,可能是友人經歷了仕途的起伏,北返朝廷后,詩人與之唱和。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但文人仍面臨著仕途的不確定性,詩人可能借此詩表達對友人的情感和自身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友人的贊賞和感慨。其特點是用典恰當,情感豐富,既有對友人才華的肯定,又有對仕途經歷的思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唱和交流以及對人生的感悟。
徜徉水南寺,青山在指顧。 山中八洞列,天巧于此覷。 誰謂寶方小,方是洞天數。
風緊浪淘生。蛟吼鼉鳴。家人睡著怕人驚。只有一翁捫虱坐,依約三更。雪又打殘燈。欲暗還明。有誰知我此時情。獨對梅花傾一盞,還又詩成。
西子湖邊春正好,輸他公子王孫。落花香趁馬蹄溫。暖煙桃葉渡,晴日柳枝門。 中有能詩狂處士,閑將一鶴隨軒。百錢買只下湖船。就他弦管里,醉過杏花天。
風緊浪淘生。蛟吼龜鳴。家人睡著怕人驚。只有一翁捫虱坐,依約三更。 雪又打殘燈。欲暗還明。有誰知我此時情。獨對梅花傾一盞,還又詩成。
群仙邀我游蓬島,白鶴隨人拾瑤草。英靈指點洞門開,前行后擁商山皓。
崎嶇石路燕尾分,露濕蟠桃壓竹倒。千山萬山云氣深,瑯玕珠樹霜風老。
王喬縹緲自天來,世許高情兩相好。中有一人字安期,笑捧金盤具瓜棗。
食之令人可長生,遨游八極登天行。有時一日三萬里,西風鶴背霞衣輕。
有時亦復一暫息,長歌一曲煙云凝。高垂鐵鎖蒼苔古,云是神仙紫霄圃。
芒鞋竹杖躡步閑,丹鳳飛來向人舞。云中雞犬異人間,藥灶丹爐用心苦。
開軒一飲三百杯,檐花亂落天飛雨。青紅黑綠亂眼前,萬草千花莫能數。
茫然拂袖下山來,白發婆娑鏡中睹。
秋云洗晨光,庭樹碧已散。 風期偶然照,水石若在眼。 清淇憶曉涉,塵慮得初盥。 日色馬上明,波痕鷺邊淺。 淪漪自然綠,空秀不可限。 樵汲帶清景,望望使步緩。 自從閉門來,屢見王路蹇。 澤衰懷綠猗,道難懼蓬轉。 情閑地仍幽,物擾理自遣。 誰謂山水深,方從寸心遠。
別愁凄滿院。正晚來、疏簾和雨都卷。春痕背鐙見。
又煙絲碧潤,露花紅斷。瀟瀟線線。繞回闌,寒輕夜淺。
被東風、迤逗相思,剛落檐花一片。
休繾。紅樓隔冷,珠箔通光,作成閨怨。天涯縱遠。
詩共酒,盡消遣。但西窗剪燭,東闌對雪,年時幾回相見。
好殷勤、愛惜良宵,莫催銀箭。
天色晚。云外一箏斜雁。獨憑闌干秋滿眼。菊花寒尚淺。葉落香溝紅泛。懶把新詩題怨。何處笛聲三弄斷。月遲簾未卷。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良緣 一作:良姻) 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 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團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蜂團 一作:蜂圍)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后,忘不了新愁與舊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滿喉;照不見菱花鏡里形容瘦。 展不開的眉頭,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隊成毬。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小桃枝上春風早,初試薄羅衣。年年樂事,華燈競處,人月圓時。 禁街簫鼓,寒輕夜永,纖手重攜。更闌人散,千門笑語,聲在簾幃。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 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 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 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 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 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 連宵霢霢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 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 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