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司馬倩赴權官平涼尉
將女隨郎過渭城,正如前曰武陵行。
當時底事傷離別,今日安知隔死生。
渺渺平波侵漢苑,累累高冢厭秦京。
登臨感慨尋常事,何況衰年父子情。
將女隨郎過渭城,正如前曰武陵行。
當時底事傷離別,今日安知隔死生。
渺渺平波侵漢苑,累累高冢厭秦京。
登臨感慨尋常事,何況衰年父子情。
帶著女兒跟隨夫婿路過渭城,就像昔日前往武陵的行程。當時因何事而感傷離別,如今又怎知會相隔生死。茫茫平波漸漸漫入漢苑,累累高冢壓著秦京。登高臨遠感慨本是尋常事,何況是我這衰老之年的父子情。
將女:帶著女兒。
渭城:故址在今陜西咸陽東北。
武陵:地名,在今湖南常德。
底事:何事。
渺渺:形容水勢遼遠。
漢苑:漢代的宮苑。
累累:眾多的樣子。
厭:壓。
秦京:秦代的京城,指咸陽。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應是詩人在送女兒女婿赴平涼尉任時所作。當時可能社會處于相對動蕩或變遷時期,詩人歷經滄桑,面對女兒遠行,感慨萬千。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時抒發的感傷與父子深情。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歷史意象增添情感厚度。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展現了送別題材詩歌的情感深度和藝術表現力。
六館諸生伏下風,少年聲價在黌宮。
交游湖海天下士,規矩乾坤心匠中。
竹使分符春坱圠,棠陰匝地晝朦朧。
新昌人所難為事,人到于今說介翁。
移宅雖然遠,攜筇到兩回。
只知相別去,不道又重來。
溪鯽和冰煮,鄰醅帶雪開。
詩家堪入畫,滿眼玉樓臺。
非民非吏一閑身,倏忽空山又見春。
明月清風終歲有,浮云蒼物幾番新。
不知世有彈冠事,但愿門多挾冊人。
疇昔東嘉子徐子,勉旃儻可嗣芳塵。
微吟歡信步,不覺到禪關。
植杖苔痕上,敲門竹影閑。
樹高風韻葉,人靜鳥呼山。
安得長留此,分僧一半閑。
掃除黃葉拂塵埃,講座雖虛尚有臺。
歲晚喬松典型在,煙波疊嶂畫圖開。
不須瑞露從天降,應是慈云為客來。
須信中邊甜似蜜,吟詩未足報崔嵬。
五性感而動,其間善惡萌。
危微相對立,體認要研精。
大學靜而得,中庸誠則明。
原頭不參透,何以約其情。
道誼不今古,世情空淺深。
共君聯夜話,慰我一生心。
對酒清鐙影,分襟細雨陰。
天南豈無雁,時得寄書音。
此田無水旱,只在硯池中。
善作諸家體,能成八法功。
墨痕生夏雨,筆穎熟秋風。
蓑笠辛勤者,常憂歲不豐。
到得咸淳國步艱,幾回抗疏動天顏。
丈夫那肯死牖下,余子從教活草間。
有分珠厓終著去,無心白發望生還。
故人目斷暮云處,霧雨蒙蒙山外山。
北馬又經山,傳聞頃刻閑。
山將身坐斷,家有夢飛還。
吞哭自憐甫,忍饑誰念顏。
真成傷箭鳥,翼翼怕虛彎。
人生有如夢,世變亦浮漚。
無有悟雙遣,窮通歸四休。
終期風日美,不見雪霜愁。
此意因相諗,聊寬無益憂。
道包眾妙起經綸,粒粟中藏天地仁。
五石匏徒夸彼大,一瓢飲有樂之真。
從來碩果存生意,吾豈匏瓜系此身。
文穆此心唯念舊,還能續得饉亭春。
待闕南風欲上場,陰陰穉綠繞丹墻。
石榴已著乾紅蕾,無盡春光盡更強。
不因博望來西域,安得名花出安石。
朝元閣上舊風光,猶是太真親手植。
只有春風無世態,世間冷暖若為情。
廢經彼自違先圣,議禮終難強兩生。
不合拂衣吾竟去,誰云出晝待留行。
云卿數畝園猶在,已結東湖松菊盟。
朔氣棱棱帶雪吹,凝陰四面鎖寒枝。
自回造化微和后,如再洪蒙未判時。
天遣江山醒醉眼,春將景色入新詩。
鄉晨一部簫韶奏,草綠花紅山鳥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