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硯
巴巫之山足奇石,氣含秋云如黛色。
君家寶硯安所得,圓為馬蹄螢為璧。
宛城路阻流沙長,中國久絕真乘黃。
惜哉逸足世不識,所存一跡猶形相。
鄙夫雖非伯樂比,偶見褭蹄識千里。
愿君不惜勤示人,倘有驊騮免空死。
巴巫之山足奇石,氣含秋云如黛色。
君家寶硯安所得,圓為馬蹄螢為璧。
宛城路阻流沙長,中國久絕真乘黃。
惜哉逸足世不識,所存一跡猶形相。
鄙夫雖非伯樂比,偶見褭蹄識千里。
愿君不惜勤示人,倘有驊騮免空死。
巴巫一帶的山中多有奇特的石頭,石頭蘊含著秋云般的青黑色。您家的寶硯是從哪里得來的呢?它圓得像馬蹄,光澤如美玉。宛城道路阻隔,流沙漫長,中原很久都見不到真正的良馬。可惜啊,駿馬的非凡腳力世人不了解,僅存的馬蹄印還能看出它的形態。我雖比不上伯樂,但偶然見到這像馬蹄的硯臺,能看出它象征著千里馬的能力。希望您不要吝惜,多多展示給人看,或許能發現像驊騮那樣的良才,免得它們空自死去。
巴巫之山:指巴地和巫地的山。
黛色:青黑色。
螢為璧:形容硯臺光澤如美玉。
宛城:古地名。
流沙:沙漠。
真乘黃:傳說中的神馬。
逸足:指駿馬。
形相:形態。
褭蹄:指馬蹄。
驊騮:駿馬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人才被埋沒的現象,詩人看到馬蹄硯,聯想到良才難遇,從而創作此詩,以表達對人才的重視。
這首詩主旨是借馬蹄硯感慨人才埋沒,呼吁發現和重用人才。其特點是借物抒情,以小見大。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經典大作,但反映了當時社會對人才的關注。
三十五男兒,合守東關住。一夜云梯四面攻,誓死心何懼。血濺水星樓,寇自無歸路。彈盡城磚一樣飛,飛向陣中去。
花漸放,睡初濃。啼鳥枝頭啄小紅。拈筆欲消春晝永,冰花還在石虛中。
繡包無事且徘徊,庭院沈沈長綠苔。一桁垂簾春晝永,桃花如雪燕飛來。
碧云無渡碧天沉,是湖心,是儂心。心底湖頭,路斷到如今。郎到斷僑須有路,儂住處,柳如金。南高峰上望郎登,郎愁深,妾愁深。郎若愁時,好向北峰尋。相對峰頭俱化石,雙影在,照清潯。
大滌洞頭雙徑間,望窮天目但槃跚。如今覓得云根樹,景氣祥飆溢翠寒。故人知我老生埃,天目春松亦茂哉。從此澗清山愈邃,移來不待著詩催。
紅杏花開鶯喚人,姚家園中照眼新。借問終南老禪客,何能不憶曲江春。
文殊彈指,罔明出定。今日重新,打翻舊令。女子瞿曇,在我心鏡。
江聲六月撼長堤,雪嶺千重過屋西。一葉軒昂方斷渡,南堂蕭散夢寒溪。
修爵固當修天爵,選官何似選天官。青騶走遍皇都易,白鶴飛來絳闕難。
倘非親所樂,至枉道而行。雖以三牲養,難辭不孝名。
昔在烏臺譽已休,旋分符竹政仍優。論思未即歸清禁,歷試何妨又一州。
涼飆入庭樹,瑟瑟動秋心。華發隨年改,孤鐙與夜深。露香清晚菊,煙暝促歸禽。不盡雙江水,憑君獨賞音。
門外萬人海,于我馬牛風。雨窗深夜欹枕,方寸接鴻濛。道是滄波一粟,括盡須彌一座,狡獪黑頭翁。豈獨擅三絕,彝鼎滿囊中。懷殷契,攜阿黑,訪金農。象牙塔在心上,不在樂園東。歲歲笙簧絲竹,歷歷人間甲子,無色亦無空。冷卻故山眼,湖水夕陽鐘。
久戍在邊頭,春來忽已秋。雁傳天外信,人倚夢中樓。自是良家子,十年九在邊。鬢毛白已盡,何日勒燕然。
古有妝臺今卻無,千年金粉付啼烏。銀瓶墜井魂疑在,銅像悲風事亦殊。碧海曉開花影亂,丹峰秋聳月輪孤。那堪天際閭山廟,幻作人間煙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