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鳯翔舍弟 其一
早悟出處際,同歸羈旅間。
從軍差復樂,捧檄莫思還。
百仞磻溪水,千巖大白山。
異時曾想見,乘興輒躋攀。
早悟出處際,同歸羈旅間。
從軍差復樂,捧檄莫思還。
百仞磻溪水,千巖大白山。
異時曾想見,乘興輒躋攀。
早早領悟了出仕和歸隱的道理,一同陷入羈旅漂泊之中。從軍倒也還算快樂,捧著官檄就不要想著回家。那百仞深的磻溪水,千巖競秀的大白山。過去曾想象過那里的景色,便興致勃勃地攀登游覽。
出處:指出仕和隱居。
羈旅:長期寄居他鄉。
差:比較、尚。
捧檄:指接受官職。
磻溪:相傳是姜太公釣魚的地方。
異時:從前、過去。
躋攀:攀登。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當時作者的弟弟在鳳翔從軍任職,作者可能處于漂泊羈旅狀態,于是寫詩寄給弟弟,表達自己的感悟和對弟弟的勸慰。
這首詩主旨在于勸慰舍弟安心從軍,體現了兄弟間的情誼。詩中既有對人生的思考,又有對自然的向往,語言平實卻情感真摯,在表達兄弟情的詩詞中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垂簾空見月昏黃,絡緯啼來也斷腸。幾度系書君不答,雁飛應不到遼陽。
新月出易沒,殘葉墜還鳴。客中自無寐,元不為秋聲。
云氣千峰暝,溪流水拍橋。竹溪泥滑滑,榕樹雨瀟瀟。曲棧鉤崖角,垂虹掛嶺腰。山家酒初熟,或事借椰瓢。綠樹鶯啼盡,山紅映碧蘿。一年春事了,四月雨聲多。閩海夏無暑,山田晚種禾。遠人千里別,歸思欲如何。
漁磯舊隱荻花深,塵世寧忘昔日心。兩岸清風單舸穩,滿江明月一鉤沈。饑來煮稻無兼味,醉后鳴榔笑五音。閑臥煙蓑春夢斷,不知潮起沒青林。
主人尤愛竹,老病鮮窺園。粟鼠競攜子,籜龍空長孫。化為玉版去,留得錦繃存。雖有監臨者,貪眠晝閉門。手移孤竹氏,遍地長孫枝。挺挺堪傳嫡,疏疏欲咎誰。汝饞猶可忍,吾俗恐難醫。雖有監臨法,寬柔不忍施。
握手與君別,萬里從此辭。悠悠道路長,惻惻中心悲。白日西山沒,流水東海馳。東西各異勢,會合良難期。明月有時缺,思君長不絕。茫茫春雪深,道路沒歸轍。驅馳力已疲,憔悴發已白。君心但自保,豈敢怨離別。
錢塘帝王都,宮闕高崔嵬。盛治藹無外,鼓舞如春臺。咸淳圣人去,山崩龍虎摧。彈指變晦冥,鐵圍生劫灰。丈夫吐一語,霍落飛風雷。直排四海水,并走天外來。手濯天地殼,永劫絕纖埃。喚醒群盲兒,歡喜雙眼開。我本漁樵徒,山水足嘉遁。昔也為鳳凰,今焉乃駑鈍。反思生為人,虛食國家飯。詎甘死賊手,鉗口違公論。孤忠破眾逆,彌久氣彌健。決當乘良機,為國行天憲。勇往直無前,一舉四海勸。談笑解倒懸,盡釋下民怨。生或不就緒,死當償夙愿。罔使竟食言,劫劫抱長恨。姬發誓孟津,集者八百國。當時盡棄商,喜受鉅橋粟。獨有首陽山,不生周草木。至今插天高,與商無終極。素持不殺戒,一視齊冤親。今遭此大惡,不報無天倫。況聞曾子語,不取姑息仁。實為不得已,挺身事經綸。茍能悟昨非,赦汝改而新。負固變詐者,我恕佛亦嗔。直期后世后,弗忍為逆臣。惟愿吾與汝,同歸天德淳。
石城米賤云門鎮,吏目身輕翰苑官。歸去山中偏好睡,家人不用遠來看。
幾年燈火傍禪棲,才識桃源路已迷。血咯涎枯何所恨,聲聲聊學子規啼。
稍稍鐘鼓動,紛紛車馬朝。張燈照白發,把酒送寒宵。黃石終歸漢,洪厓反見堯。芻言欣見采,拭目望新條。
冉冉野花落,悠悠溪水香。古藤緣樹立,新竹共人長。宿燕驚棋去,游蜂趁酒忙。流連待明月,清露濕衣裳。
自枉去年札,約為嵩少行。夢常飛洛水,詩屢到伊城。蘿殿王喬舄,花臺子晉笙。君行奮雙翮,吾此學長生。
分野秦封盡,山川蜀國雄。塹江流地底,劍閣起天中。棧險崖頻轉,蘿深月不通。飛揚慚白帝,開辟憶蠶叢。氣候三秋異,猿聲眾壑同。棟云常礙日,巖樹遞呼風。客路隨飛鳥,鄉心掛落楓。茲非曠達士,應此泣途窮。
首祚欣茲踐,新年喜并回。簇絲分細菜,剪勝學蟠梅。
鈿弦聲里自成行,無那分飛落楚霜。前侶飄零何處在,青春作伴好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