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呂光祿
泛濫誠易挹,俊賢噬肯留。
愧君殊邂逅,卒歲能優游。
會心到稽呂,訪古窮嬴劉。
誰令春風來,翩翩動歸舟。
千里在明發,一樽成獻酬。
江湖望魏闕,離思空悠悠。
泛濫誠易挹,俊賢噬肯留。
愧君殊邂逅,卒歲能優游。
會心到稽呂,訪古窮嬴劉。
誰令春風來,翩翩動歸舟。
千里在明發,一樽成獻酬。
江湖望魏闕,離思空悠悠。
水流泛濫容易舀取,賢才怎肯停留。慚愧與您意外相逢,一年到頭能悠閑自在。心意相通到會稽的呂君處,訪求古跡追溯到嬴秦劉漢。誰讓春風吹來,輕快地吹動您的歸舟。明日一早您就要遠行千里,我們共飲一杯相互酬答。身在江湖遙望朝廷,離情別緒無盡悠長。
泛濫:水滿溢出的樣子。挹:舀取。
俊賢:賢才。噬肯留:怎肯留下。噬,發語詞。
邂逅:不期而遇。
卒歲:終年,一年到頭。優游:悠閑自在。
會心:心意相通。稽呂:會稽的呂君,這里指呂光祿。嬴劉:指秦朝和漢朝,秦為嬴姓,漢為劉姓。
明發:黎明,天亮。
獻酬:相互敬酒。
魏闕:朝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在與呂光祿相遇后,二人度過了一段悠閑時光,可能一同訪古交流。然而呂光祿即將離去,詩人在送別之際寫下此詩,表達內心復雜情感。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或動蕩的階段,詩人或許有對朝廷的期許或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呂光祿,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將相逢的喜悅與離別的惆悵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在送別情境中的細膩情感和對歷史、朝廷的思考。
雨過浮萍合,蛙聲滿四鄰。海棠真一夢,梅子欲嘗新。拄杖閑挑菜,鞦韆不見人。殷勤木芍藥,獨自殿馀春。
憶移蘭棹過茗溪,溪上天寒日欲西。歌罷竹枝風正急,亂云生處鷓鴣啼。
郎選高司馬,邊功屢賜金。股肱京輔重,拊髀主恩深。四塞河山固,千行棨戟森。胡塵應坐掃,多有塞垣吟。
高出云端謝世喧,碧天秋靜鏡無痕。塵緣不向塵中見,聊與游人洗眼根。
天梯石棧自相鉤,造物玄功筆底偷。掛起碧窗相對處,滿堂風色劍關秋。
小院珠簾著地垂,院中排比不相知。羨他鸚鵡能言語,窗里偷教鴝鵒兒。
東溪有人豪,調古誰能續。我來薦芳馨,黃花清可掬。想公憐世人,翻覆變涼燠。至今嫉邪書,字字凜寒玉。
電眸只是天機到,龍脈皆如教法尋。抔土百年人子孝,知君不負托孤心。
望乾坤浩蕩,曾際會,好風云。想漢鼎初成,唐基始建,生物如春。東風吹遍原野,但無言、紅綠自紛紛。花月流連醉客,江山憔悴醒人。龍蛇一屈一還伸。未信喪斯文。復上古淳風,先王大典,不貴經綸。天君幾時揮手,倒銀河、直下洗囂塵。鼓舞五華鸑鷟,謳歌一角麒麟。
生我定何為,于世無寸效。不辰空怨天,所恥伍群盜。胸中差了了,將智且未耄。八年坐面壁,一靜卻眾躁。種松待聽濤,日夜某之禱。微聞世人譏,舍灶反媚奧。親交頗相閔,欲諫奈自暴。蒼蒼豈無意,留此時未到。廉頗得卒趙,妖孽猶可掃。
江暗天低雨腳垂,屋鳴檐瀉入枯池。卻憐似鏡新荷葉,不見魚跳鷺浴時。
八月秋風起,揄關正雪花。何因吹妾夢,萬里到龍沙。
修竹高槐交映門,公居瀟灑近山云。醉眠多似陶彭澤,官況貧于鄭廣文。秋菊搗塵供曉餌,寒松收子和香焚。經年門巷無車馬,只有清風伴此君。
高亭廢已久,下有種魚塘。暮色千山入,春風百草香。市橋人寂寂,古寺竹蒼蒼。鸛鶴來何處,號鳴滿夕陽。
霜清木落九秋天,十里寒江罩晚煙。記得故人舟泊處,釣竿生在石崖邊。